第2461章
这日,平阳公召凌降曜入书房议事。
凌降曜整理了一下衣袍,迈入书房。
平阳公坐在书案后翻阅书籍,闻声抬眼,示意他坐下。
“阿曜,你已进士及第,接下来该给你谋个好出路了。”平阳公放下手中的笔,直入主题,“我最近走访了几位故交,为你谋划了两处差事,你自己想想更中意哪一个。”
凌降曜心中一喜,起身恭敬应道:“全凭父亲安排。”
平阳公淡淡道,“这关乎你今后的仕途,须得你自己拿主意。”
他伸出一根手指,“第一处是宛州县令,正七品。宛州富庶,民风淳朴,县衙班子齐全。你能安心做事,积累几年政绩后调回京都,届时再看看能不能谋个更好的官职。”
随后,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继续道,“另一处是留在京都,以你的才学,目前只能在翰林院当正九品的个典籍。”
凌降曜闻言陷入思索。
宛州县令品级虽高,却要远离京都。
翰林院典籍品级虽低,却能留在朝廷中枢。
更重要的是,若他离开京都,沈隽意必定会在翰林院步步高升,到时他再回来,恐怕就被远远甩开了。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想到这里,凌降曜心中已有决断。
“父亲,”他抬头道,“儿子想留在京都,去翰林院任职。”
平阳公微微挑眉,“你竟愿屈居小官?宛州县令是正七品,翰林院典籍只是正九品,差距甚远。”
“请父亲明鉴,”凌降曜解释道,“县令虽好,但远离朝廷,恐失许多机会。翰林院虽品级低,却是储才之地,儿子可在那里积累经验,熟悉朝廷运作。而且能时常向父亲请教,不至于做错事。”
平阳公眯了眯眼,沉吟片刻,目光如炬,“翰林院中,人才济济,就是这次的状元郎和探花郎都在。你可想清楚了?”
凌降曜眼中闪过一抹寒芒,但表面依然恭敬:“已想清楚。”
他很清楚,跟沈隽意同朝为官,总有相见之日。
与其避而不见,不如坦然相对。
就在此时,平阳公夫人在丫鬟的陪伴下款款而入。
平阳公闻声望来,“夫人来得正好,阿曜刚选好了差事。”
平阳公夫人面带期待:“什么差事?想必是个好位置吧?”
平阳公淡然道:“他选了翰林院典籍,九品小官。”
“什么?”平阳公夫人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转向凌降曜,“阿曜,你为何选这么个小官?以咱们府上的门第,你好歹该是个七品官职!”
平阳公解释道:“还有个宛州县令的位置,正七品。但他非要留在京都。”
“宛州?那不是要出京吗?”平阳公夫人越发着急,走到凌降曜身边,拉住他的手,“阿曜,娘舍不得你离开。这典籍官职也太小了!你好歹是平阳公府的公子,怎能屈居如此低位?传出去,别人还以为我们府上没人脉呢!”
“夫人多虑了,”平阳公道,“翰林院虽小,却是天子身边的清贵之地。许多权臣都是从翰林院出身的。阿曜留在翰林院,日后若有机会,升迁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