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虽有六十万大军,但这六十万大军并非职业军人,有屯田戍边之责,也可以认为是迁居之人,一方面要应付岭南诸部的动荡,一方面也要对付楚国的反叛,算是腹背受敌,能够打开局面已经殊为不易。
这也得益于任嚣和赵佗于岭南多年的经营。
南越之地大部分部落对赵佗和任嚣还是比较亲近信任的,因此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目前的大秦从总体上来看,内部只剩下楚国还在蹦跶。而外部威胁最大的胡人已经烂了,剩下的东夷和南越没有足够强横的统一政权,和跳蚤差不多,至于巴中,这地方不用管,闹腾几天也就停了。
目前前途,是一片向好的。
只不过经历了长久的战乱,目前大秦的内部也是百废待兴,六国余孽有生力量被大量消灭的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我因此而损毁,城墙,城池,城门,街道,官道,山林,耕田,水利系统,有的需要重建,有的需要修复。
官方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基建的同时,民间也同样需要。
一场叛乱,他们的积蓄,房子,损毁者也不在少数,田地也急需重新翻耕。
但是眼下有一个不小的问题。
六国地区的动荡拉起来的兵马数量并不少,虽然都是乌合之众,也都被大秦逐个击破。
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是造反……
所以大量被蛊惑被裹挟的百姓,虽然没有死,但是也是戴罪之身。
而这个数量,加上被牵连的人,数量直逼百万之众。
这并不夸张,他们其中大部分都是被裹挟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也就导致虽然他们人数不少,但是一直都没能够给大秦带来像样的阻挠。
说白了,看起来人多势众,实际上真正的核心和精锐就那么点人,大秦的重城甚至都没几个陷落。
针对这些问题,太子殿下扶苏在聆听诸臣奏事以后,躬身执手,恳请始皇帝能够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之意,赵泗和扶苏的不同待遇
“大赦天下?”始皇帝皱着眉头看向扶苏。
闻听扶苏之言,不仅始皇帝感到诧异,就连李斯和扶苏的坚定支持者冯去疾都心中惊骇。
赦罪,听说过,大赦天下,严格来说迄今为止还未曾真正意义上的出现。
在《尚书·舜典》中的“眚灾肆赦”,是历史上最早的大赦。
乃至于周朝以后,大赦由赦免过失罪行,扩大到“三赦”。据《周礼·秋官·司刺》解释,“三赦”是指“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惷愚”。分别是8岁以下的儿童、8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犯人。
但是!
此时的大赦仅仅只针对少数特权人群,而并不涉及普罗大众。
在春秋以前,律法是并不公开的,因为此时讲究“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直至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孙子产将律法铸于刑鼎之上,公诸于众,律法才真正意义上的面相群体。
就算如此,子产的所作所为依旧引起了社会的紧张,甚至于晋国的大臣都因此特意写信问罪于子产。
律法改革并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