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在扶苏眼里,一定是赵泗劝说始皇帝始皇帝才同意的大赦天下。
毕竟赵泗身世还没有公布的时候就已经成功劝说始皇帝降徭降税,从很多事情上都能够看出来,赵泗心中是带着宽仁的。
至于始皇帝,扶苏压根没想过是始皇帝自己同意的大赦天下。
赵泗如何不清楚扶苏的意思,只是天家私事,有外人在场,如何能够明说,因此并不回应,而是笑着开口:“大父使我召父亲于宫中用膳,父亲请吧?”
扶苏闻声心中虽然有些疑惑,还是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仪表仪态以后,跟随赵泗离去。
待出了宫邸,上了车架,扶苏终究是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心,也不顾和赵泗相处的别扭,小声开口问道:“大赦天下这样的事情,你是如何劝谏你大父的呢?”
赵泗闻声笑了一下开口说道:“父亲此言差矣,天底下的人都清楚,大父不想做的事情谁都不能强迫,我又如何能够更改大父的心意?”
很显然,扶苏对始皇帝的成见,很深很深。
“这……”扶苏皱了皱眉头。
赵泗见状,本不欲多说,可是想到始皇帝,还是选择了多说几句。
若说始皇帝不爱扶苏那是扯淡……
从始至终始皇帝都拎的很清楚,扶苏的储君呼声四十年不曾下降,声望四十年不曾减少,若无始皇帝默认乃至于推波助澜,如何能够如此?
可偏偏这对父子因为种种因素,诞生了太多太多的隔阂。
以至于子不知父,父不知子,彼此已经完全没有了信任,将刻板印象套在对方身上。
“父亲您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从一开始,大父就同意大赦天下?”赵泗笑着说道。
“就像我提议降徭降税,并非是因为我的劝谏有多么出色,而是大父能够看清楚降徭降税的好处?”赵泗开口道。
他能够屡次劝谏成功,在外人看来这是十分神奇的事情,也是难以置信的事情。
但赵泗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口才有多么出色。
他比别人强的一点是自己从来不当聪明人,尤其是赵泗从来不会抱着始皇帝看不出来问题关键的态度去劝谏。
首先,始皇帝作为一个出色的皇帝,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必然能够洞若观火的,他做的是权衡利弊的选择题,而不是闭着眼睛瞎蒙。
所以赵泗的态度很明确,不当聪明人。
“可是在你之前,关乎于降徭降税,已不知有多少朝臣提起……”扶苏皱着眉头开口。
他不认可赵泗的说法,毕竟关于这方面的劝谏,赵泗从来都不是扶苏认错
当然,赵泗其实是有一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毕竟扶苏年幼的时候始皇帝正在忙着夺权。
尔后清洗楚系外戚,这些楚系外戚严格意义上是扶苏最坚定的支持者,同时还是扶苏的亲人,其中昌文君还是扶苏的老师……很显然这给年幼的扶苏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并且造成了父子关系的极度恶化。
而最重要的是,赵泗是有璞玉光环在身的。
璞玉光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能够让人心生亲近。
所以,如果非要说赵泗沟通能力有多么高超其实并不至于,赵泗能够和始皇帝关系亲近,一方面是因为赵泗懂的怎么沟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璞玉光环让始皇帝能够心平气和,就算偶尔有逾矩和不当,始皇帝也能大度的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