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郎站在队伍略后一些,抬头往前瞧,只见铺子里头崔大爷举高了‘勺子’,众人见了都笑了,那不是寻常勺子,像是水瓢似得有些深,反正一勺子肯定够一个人喝,若是小孩分一勺都够了。
大家没了话。
崔大爷又说:“胡辣汤配点现烙的葱花饼,我家有葱花饼,还有配炸捻子也好吃,都丢里头泡一泡,连吃带喝。”
“你小子周末去总店是偷偷吃汤老板做的了吧。”有人打趣。
“崔大爷连学带吃的。”
崔大宝听了爽朗大笑,被大家猜中了,周六过去学艺,连着学了半个月,胡辣汤泡油条,汤老板这么叫,跟正街炸捻子一样,好吃,配葱花饼也香,秋冬日喝一碗真是浑身舒坦,热乎乎的。
“爹你来打汤,我切饼。”崔大宝说。
章明问葱花饼咋卖。
“三文钱两块。”三角大的一块,不过薄,不算贵也不算便宜,正合适了。
胡辣汤预告了半个月,今日来买朝食的坊间食客都带了粥罐、大碗、汤壶——看家里人多少取决容量大小。
李大郎家里祖孙三辈加起来七口人,不过妹妹还小,只有四岁吃的不多,李大郎估摸着,跟大爷说:“我家粥罐打满得几勺?”
“我先打着看。”崔大宝将粥罐放在桌上,当着客人面打胡辣汤,一勺、两勺,两勺半。
李大郎见了,正好十文钱。
“小心些。”崔大宝帮忙放到食篮里,还挺沉的。
李大郎有的是力气,又买了三角葱花饼,他还想去买炸捻子——汤老板说配炸捻子好吃,那定然好吃了。
今个街上炸捻子店生意也好,一看坊间邻里都是拎着壶来他家买炸捻子,一问才知道,汤家朝食店的汤配炸捻子也好吃,不由乐了。
辰时到巳时街上朝食是最忙最热闹的时候。
炸捻子家店男人却跟媳妇说:“媳妇咱今日也吃个胡辣汤。”
“那我现在去,你来炸?”
夫妻俩在这条街上做买卖,哪能不知道汤家朝食生意有多好,要是等生意忙完了再去买胡辣汤,定没有了。
别说炸捻子店,猪肉铺的周香萍也叫孩子跑腿去买了胡辣汤,顺带买了炸捻子,等热乎乎胡辣汤到了铺子,她和孩子搅了搅,里头是海带丝、豆腐皮丝、黄花……黏黏糊糊跟糊涂汤似得,但颜色要深,喝一口一股子辛辣。
不是辣椒,是胡椒。
“娘辣。”小姑娘说。
周香萍:“快吃口捻子解解辣,要是吃不了了,你吃葱花饼,这个给你爹剩着,你爹回来吃。”
小姑娘啃了一口捻子,果然不辣了,油油的脆脆的好吃,就是吃多了太油了,她便拿着捻子沾着胡辣汤,再吃一口,眼睛都亮了,“娘,这般好吃,可好吃了。”
“真的?娘也尝尝。”
李大郎这边也到了家,阿奶阿娘早早拿了碗来分朝食,一人一小碗胡辣汤,爷爷看了汤说:“糊涂汤啊。”喝了一口,爷爷又说:“不是,不一样,味不一样,这个味更浓。”
“爷爷阿奶,崔大爷还说拿葱花饼和捻子蘸着吃。”
“我都买了。”
他爹说:“那尝尝。”
一吃果然舒坦,一碗汤下肚,早上的寒气散尽,出了一脑门的汗,热乎乎的。
“不错,这次朝食也不是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