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苏策在蓝田经营多年,根基深着呢,就算找京兆尹调粮,人家看在苏策的面子上,也会全力配合。
其实江南各州府有不少存粮,但是杜如晦不敢轻易去调。
这里面的利益关系太复杂了,就算他是户部尚书,也得掂量掂量,不敢乱来。
“陛下,调粮这事儿小意思,我写封信就能搞定。不过,我有个办法,说不定能彻底解决粮草的问题。”苏策不慌不忙,一脸自信。
“苏策!在御前说话,别瞎咧咧!”
杜如晦一看这情况,赶紧出声阻止。
在他看来,苏策这也太莽撞了,一点套路都没有。
要是这所谓的办法不靠谱,整个户部都得跟着丢人,成为朝堂上的笑柄。
李世民却不这么想,摆摆手让杜如晦退下,眼睛盯着苏策,大声说:“有话就说!我倒要听听你有啥高招。”
杜如晦心里着急,忙说:“陛下,苏主事刚进户部,好多流程都不熟悉,求陛下让我跟他仔细商量商量,再上奏。”
李世民心里暗笑,他知道苏策肯定有奇招,这时候交给杜如晦去“打磨”,万一把这奇招的锋芒给磨没了,那多可惜?
当下就说:“杜爱卿忙了一天,先回府休息,养足精神。”
杜如晦一听,僵在那儿,一脸尴尬。刚才陛下还急着问办法呢,这咋突然变卦了……
没办法,他只好拱手行礼,勉强说:“我也挺好奇苏主事的办法,求陛下让我留下来听听。”
“听可以,别瞎说话,别把朝堂秩序搞乱了。”李世民一脸严肃,语气不容置疑。
杜如晦心里那个无奈啊,只能退到一边。
李世民这才又看向苏策,沉声道:“说吧,你那高招到底是啥。”
苏策深吸一口气,一脸淡定,缓缓说:“陛下,您听说过‘国债’这词儿不?”
“国债?”
李世民挑了挑眉,一脸疑惑。
“没错。”
苏策见状,不紧不慢地解释:“朝廷可以通过官府、钱庄找老百姓借钱,答应战后连本带利还。这样既能在短时间内搞到一大笔钱,又能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
李世民稍微一想,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叫好:“妙啊!妙啊!这办法太妙了!不过我还有个问题,老百姓能心甘情愿把钱借出来吗?”
“这就得靠舆论的力量了。”
苏策微微一笑,眼里透着自信,“陛下还记得我办的《长安日报》不?只要在上面好好引导一下,让老百姓明白其中的好处,他们肯定会积极参与。”
李世民一听,哈哈大笑:“好你个苏策,当初办报,是不是就为今天留了一手?早就计划好了?”
苏策笑而不语。他心里清楚,舆论这玩意儿,就像汹涌的浪潮,能改天换地。就算今天不用这招,以后也肯定用得上。
“陛下,臣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