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实打实的好处还是让他心情愉悦。体质和精神力的提升,意味着更强的抗压能力和更清晰的思维。
民心勘测”之技,想来对日后治理地方大有裨益。
至于那个什么商城……他用意念扫了一眼,发现里面多了些诸如“精力恢复药剂(小)”、“基础箭术心得”、“小型望远镜图纸”之类的东西,价格不算便宜,但看起来都挺实用。
日子一天天过去,方府内,温馨和睦。商瑶性子温婉,却极有主见。
经历了之前的惊吓,她对方羽的事业更加理解和支持,将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方羽为家事分心。
两人相处,虽无过多甜言蜜语,却自有一份默契和深情在其中流淌。对方羽而言,无论外面风雨多大,只要回到这个家,就能找到一份宁静和温暖。
然而,身处长安这个巨大的名利场、权力漩涡中心,方羽渐渐意识到,长期陷于这种无休止的朝堂争斗,并非长久之计。
每一次胜利,都伴随着新的风险。想要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光靠在京城里左右逢源是不够的,他需要更广阔的平台,需要积累实实在在的政绩,需要掌控一方的经验和力量。
这个想法,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正巧,李隆基亦有此打算。在他看来,方羽虽然才华横溢,处理中枢事务也日渐老练,但终究年轻,缺乏独当一面的历练。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真正的国之栋梁,必须经受住地方复杂环境的考验。
恰逢此时,北境重镇朔州传来奏报,原都督年迈体衰,请求致仕。
朔州地处边陲,北临突厥南下的草场,西扼丝路北线的咽喉,乃大唐屏障,商贸重镇,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然奏报中亦提及,近年来当地不仅边防军备废弛,数次小规模冲突应对失据,内部更是豪强林立,与官府勾连,侵吞屯田,苛待商旅,民怨渐生,前任都督名为致仕,实则无力掌控局面,已是焦头烂额。
如此一个烂摊子,亟需一位既有魄力、又有智谋且不惧得罪人的强臣前去整顿。
李隆基与宰相李显等人商议。李显自然是支持方羽的,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几番权衡,李隆基最终下定决心。
这日早朝之后,方羽被单独留了下来。
“方爱卿,朕欲委你重任。”李隆基看着方羽,目光深邃。
“臣,聆听陛下圣训。”
“朔州都督一职,现已空缺。朔州地处边要,军政民生,事务繁杂。朕思来想去,满朝文武,唯有你,年轻有为,智勇兼备,可担此重任。朕欲任命你为朔州都督,总领朔州军政事务,你,可愿意去?”
朔州都督?总领一州军政?
方羽心中一动。这确实是一个挑战,朔州的情况他有所耳闻,绝非善地。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离开长安的漩涡,到地方去,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理一方,积累军功政绩,这正是他渴望的!
他没有丝毫犹豫,躬身下拜:“陛下信重,臣,万死不辞!必不负陛下所托,定将朔州治理妥当,拱卫北疆!”
“好!”李隆基满意地点头,
“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此去朔州,路途遥远,事务繁重,你要多加小心。若能做出成绩,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话语中,充满了期许和暗示。
方羽即将外放朔州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
王德忠得知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嘴角甚至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