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互通边贸之前提,便是战和立场一致,此一项上我与玉章同心同理,自然要将所知相告,
我额吉自幼教导,朋友交心,待之以诚,方可长远。
待双方和议诏书签订,数日后我便随使团北归,我会留下心腹在京,玉章可交待他边贸后续细节。
只是此次分别,南北相隔千里,不知何时你我才得重见……”
……
神京,大周宫城,乾阳宫。
腊月隆冬,天气酷寒,嘉昭帝日常理政,早从前殿搬入后殿暖阁。
暖阁内火墙烧得温热,紫铜福寿熏炉烧着极品红萝炭。
九环镂雕脂玉香炉中清烟渺渺,点着西海沿子进贡的龙涎香饵。
室外寒风凛冽,寒气彻骨,室内温暖如春,馨气脉脉。
暖阁中寂寂无声,偶尔发出蘸墨搁笔之声,嘉昭帝正专注批阅奏章,暖阁中只有郭琳随侍在侧。
值守宫女太监都守在阁外,各站其位,鸦雀无声,似乎连大气都不敢喘,因皇帝理政需绝对安静。
等到批过手头奏章,嘉昭帝放下朱笔,随口问道:“郭琳,最近中车司有何秘报?”
郭霖说道:“启禀圣上,今日早间收到鸿胪寺会同馆线报,残蒙使团入住馆阁人员,共有十五人出城。
会同城北使团大营先发人员,一同离城北归,离京人员共三百二十七人,其中职司十一人登录在案。
据查探消息,在两邦和议诏书签署期间,使团人员会分批离京,北归之行颇为紧凑。
前日凌晨入使团大营的信使,确定是土蛮部特使,所携书信内容无法窥探,但必定为安达汗秘谕。
残蒙使团旦夕之间,改变初衷,认同朝廷互贸数额,便是因此信之缘。
另外,凤藻宫昨晚传出消息,赵王妃热丧已过,皇后为赵王选妃补候,消息开始传开。
皇后还定下遴选之资:世家大族,书香官宦,祖先殷德,名声清正,子嗣繁盛。
不为京官,不为武勋,正房嫡出,体态康建,貌端德淑,父母恭正,名彰乡邻。
嘉昭帝听了默默不语,目光闪烁,不为京官,不为武勋,是将外戚之患,消减到最低,还只是欲示于人……
皇后终究对自己儿子期望极高,谋划长远……
说道:“皇后处事稳妥,颇知其中轻重,赵王妃未留下子嗣,也怪不得皇后着急。”
此时,六品值守袁竞入殿,说道:“启禀圣上,大学士王世伦、兵部尚书顾延魁、威远伯贾琮殿外候召。”
嘉昭帝沉声说道:“宣他们觐见。”
暖阁门口人影晃动,嘉昭帝看到三名臣子入阁,王士伦气度沉稳,已染风霜,顾延魁举止矍铄,微显老迈。
贾琮官职辈分最低,紧跟在两人身后,虽举止恭敬儒雅,却难掩器宇轩昂,英姿勃发,并没被遮蔽去光彩。
王士伦说道:“启禀圣上,朝廷与残蒙议和诏书,已草拟定案,臣等已多番斟酌修正无误。
其实所涉互市物资数额,前番已向圣上禀奏,可昭天朝教化之恩,可抑塞外虎狼之念。
互市物资所涉钱粮,已经过户部四科核算校验无误,诏书草案请圣上预览。”
郭霖接过王士伦上呈诏书,转献到御前,嘉昭帝展开诏书仔细浏览,不时询问一二。
王士伦和顾延魁各自谨慎应答,等到草诏被君臣梳理一遍,做了几处细微修改,直至最终无误。
贾琮只是静立一旁,倾听三人揣摩讨论诏书。
嘉昭帝让郭琳交内阁笔侍誊抄用印,作为两邦和议立约凭证,三日后昭告天下。
……
等两邦议和诏书落定,嘉昭帝看了眼默不作声的贾琮,问道:“贾卿,与鄂尔多斯部边贸之事,进展如何。”
贾琮回道:“启禀圣上,今日诺言台吉已收到吉瀼可汗回信,盛赞双方边贸之事,让诺颜台吉全权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