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69中文网>归义非唐 > 第543章 革故鼎新(第1页)

第543章 革故鼎新(第1页)

“混账!混账!混账……”

洪武十一年九月末梢,在刘烈返回洛阳的同时,南诏也在高骈的手段下,境况渐窘起来。

群蛮在汉军的“厚赏”下,从入夏开始就不断袭击南诏的移民队伍,致使南诏军队疲于奔命。

对于群蛮从南诏手中掳掠的汉人,高骈则是开出每人两口铁锅,亦或者两石粮食的高价。

在厚赏和过往的仇怨下,群蛮对南诏的袭击层出不穷。

对于移民中的汉人,群蛮则是宝贝似的留下来,但对于南诏治下的乌蛮和白蛮百姓,他们就不是那么友善了。

从阳苴咩城到丽水城足有九百多里路程,沿途都是横断山脉和原始密林,以丽水节度使手中的兵马,着实难以护住沿途所有百姓。

更何况此时瘴气频发,哪怕是早已习惯永昌、阳苴咩城气候的百姓在穿越哀牢山和高黎贡山时,也不免会染病身亡。

正因如此,祐世隆想要转移实力的计划,不可避免的遭到了破坏。

阳苴咩城的五华楼内,董成看着气愤的祐世隆,心中也不免叹了口气。

“过去数月中,永昌十余万百姓迁往押西城路上因为疫病和群蛮袭击而死伤两万余人,阳苴咩城所迁往押西城而存活者不足九万……”

“六诏故地,尚有二十余万百姓未曾迁徙,若是群蛮继续袭击我军,恐怕能迁往永昌、丽水的百姓不足十五万。”

南诏已经丢失了不少地方,加上南边的黑齿、棠摩、獠子、和蛮、金齿等部落相继投降高骈,南诏所辖疆域只剩下战前的三分之一了。

祐世隆心生绝望,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真的倒下,因此他看向董成,踌躇道:

“朕欲让隆舜前往押西城,汝以为如何?”

“甚好。”董成不假思索的点头,但又担心道;“只是王少年心性,恐怕……”

隆舜是祐世隆的儿子,但由于祐世隆常年在外征战,因此对隆舜的教导不足,导致隆舜性格十分贪玩。

这种性格如果没有贤臣辅佐,很有可能给未来的南诏带来灭顶之灾。

只是除了隆舜外,祐世隆剩下的几个孩子都只有十几岁,显然不能担负重任。

想到这里,祐世隆心生颓靡,而董成也开口道:“陛下可前往永昌坐镇。”

见董成这么说,祐世隆便知道,董成是担心自己与阳苴咩城共存亡。

祐世隆确实有这种想法,但面对不成器的儿子们,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马上就要入冬了,若是不出预料,高骈兴许就要出兵攻打龙和城了。”

“如果龙和城、石桑城都被攻破,那朕便前往永昌。”

石桑城距离阳苴咩城三百余里,祐世隆有足够的时间撤往永昌。

从拓东到永昌足足八百余里,而这恰巧就是汉军在粮草、民夫充足下,能远征的最远距离。

在祐世隆看来,届时高骈顶多就是打到阳苴咩城,然后继续在阳苴咩城,开垦旧六诏的山间平原。

这些山间平原大大小小十几个,林林总总加起来,已经有了四百余万亩耕地,能开发的都被开发差不多了。

若非如此,南诏也不会向东、西两个方向开拓。

哪怕如今永昌、丽水等处有数十万百姓,上百万亩耕地,但终究不如已经被开发彻底的六诏精华。

更何况随着祐世隆带人西迁,届时南诏必然耕地、粮食不足,只有向西发动战争,将西南刚刚恢复些许元气的骠国诸多城邦作为养料了。

“唉……”

祐世隆长叹口气,心气似乎被这些消息打散。

几日后,六诏最后的百姓也被强行迁徙永昌而去,不过其中也有相当多的百姓选择留下来。

为了躲避搜捕,他们躲入山中,使得本就兵力不足的南诏只能放弃他们。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而随着冬季降温愈发明显,蛇虫鼠蚁身影渐渐变少后,战事自然而然的在十月初爆发了。

“轰隆隆!!”

十月初二,随着汉军休整差不多后,高骈联合李阳春所部的兵马,留驻万余兵马后,以五万兵马、十万民夫继续发起了对南诏的作战。

二百门火炮在龙和城以东作响,沉重的铁炮弹将这座山城打得碎石飞溅。

城内的近万南诏兵马只能龟缩不出,而高骈与李阳春也选择啃下这个硬骨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