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一世的国内商业版图,现在陷入白热化竞争的几方,都分别是什么状态和成色?
虽然后世的“互联网+”概念最早在2012年提出,但问界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带着“互联网+”电影公司的高贵基因,完美契合文化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十多家子公司,从最初路宽自己作为现金流和内容输出核心开始,经过七八年的时间构建了电影产业的全产业链,从制作、营销、发行、衍生品版权开发到未来的“三屏合一”,都做足了战略储备。
创业者路宽本人坚持围绕以互联网和电影文化传媒行业为中心,没关系的不做、不懂的即便做了自己也不插手。
只有一个例外的大疆,是为了完成奥运会和救灾这两个特殊时期的历史任务,才“横生枝节”,但显然也将成为未来的独角兽之一。
基于这种产业航母的深度和广度展开的产业版图,就不可避免地要触动其他同行的利益,弱肉强食本就是正常的商业生态。
于是院线对上万哒,商城对上阿狸,在国外持股的谷歌对上白度,以及一直被柳会长觊觎想要入股,形成的和邪恶轴心的对抗。
问界其实已经比较克制,因为盟友盛大的游戏条线,一直没有涉足游戏领域,只是拿出IP双方达成合作。
其实游戏领域也是将IP变现的绝佳渠道之一。
这一次的《问界农场》也只不过负责串联问界各板块、有效组织产业协同,没想到发展至今和企鹅的竞争态势如此白热化。
问界票务需要这款游戏提前进行下半年电影在线票务的资金沉淀和获客,企鹅也无法拒绝这样几乎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社交轻游。
路宽之所以能够随心所欲地拍电影,努力实现自己文化输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宏愿,就是因为有这个自给自足的商业帝国,以及中影等来自官方的盟友。
这些难道是对手白给的吗?
这些都是斗争出来的!
回到2009年5月的当下:
问界同时和万哒、阿狸、连想、白度组成的大麦网;
以及企鹅、湘台联军在不同领域做商业对抗。
这样的精彩局势,落在《财经》等专业杂志的媒体人士眼中,话题度可就太高了。
著名专栏作家郎先平用一个很有趣的类比来分析目前的局势,网络热度飙升,很快成为微博热议的话题。
《问界帝国的野望》——
2009年的中国商业战场,正上演着一场堪比19世纪欧洲争霸的资本博弈。
问界,这个从诞生起就带着互联网基因的文化传媒帝国的扩张速度和野心,令人不禁联想到横扫欧陆的拿破仑。
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此前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问界在八年时间里实现了对互联网和电影业的开创性引领,仅就今年以来的《问界农场》这一商业案例来看,后者的有效串联完全体现了航母巨舰的协同作战能力。
如果问界是当年所向披靡的“拿破仑帝国”,那它的对手们,则被迫结成了一场微妙的“反法同盟”。
路宽领导的问界,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全产业链+流量变现”的双轮驱动,从电影票务资金沉淀到明星经济闭环,从社交游戏导流到IP生态开发,每一步都精准踩中行业命门。
这种打法,恰如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
通过控制流量和内容这样的关键资源,挤压对手生存空间。
更可怕的是,问界还拥有中影等合作伙伴的背书,如同拿破仑借助法兰西大革命的民意基础,使其在政策与市场上双重占优。
当然,过度扩张的帝国总会迎来敌人的结盟。
在连想的一个分支下场试水的情况下,万哒、阿狸、白度等公司,像极了1806年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与英国组成的第四次反法同盟——
尽管各自算盘不同,但面对共同威胁,他们不得不暂时搁置分歧。
万哒的王建林,如同苦守本土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其院线优势正被问界逐步追赶;
阿狸的马芸则像擅长海权博弈的英国,试图维持自己电商领域的领先优势,却遭到问界商城B2C和自建物流的强悍狙击;
最耐人寻味的是柳会长这位老牌IT教父,虽然只派出了旗下君联资本投资的大麦网,但本人更像是沙皇亚历山大般的角色。
考虑到今天“韩更SM解约事件”的爆发、连同前期企鹅、湘台的韩流攻略面临破产危机,我认为现在的“反法同盟”们应该是狂喜的吧?(5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