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如此一来,这些牛肉干、羊肉干的配方就正式确定了下来,以后工厂里就按照这个配方和工艺进行生产!
而另一边,毛线厂也建立起来了,那些长有比较长的毛的羊,把毛剪下来之后,通过多道工序,就可以制作成毛线。
这些生产设备都是从晓滥国进口过来的,其实价格也不算贵。
因为晓滥国的土地太少,还得用来种植粮食,所以畜牧业并不发达,这些机器设备卖的也不好,价格也不贵。
若不是还能往国外出口的话,紧靠他们国内的那点畜牧业,根本养活不起这么多生产机器设备的厂家。
陈松暂时不打算对这些毛线进行深加工,比较把毛线制作成毛衣之类的再往外售卖,而是打算直接以毛线的形式卖出去。
这其中还牵扯到各种染色工艺。
然后,皮革厂也基本建成了,设备也都是从晓滥国运过来的,质量和技术含量都比国内的机器要好得多了。
而且这些机器不容易损坏,拥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但是一旦发生了损坏的话,维修起来又比较麻烦。
要么就得发回晓滥国的原厂去维修,要么就得请晓滥国那边的技术工人过来维修。
但是如果是某个零部件损坏了,技术工人又没带过相应的替换零件来的话,那就需要从晓滥国再往这边运,导致维修周期很长。
当然了,一般是不需要这么麻烦的,你只要在电话里,跟晓滥国的维修师说明白是哪个部位损坏了,或者是哪个零件损坏了,他一般都能猜到问题,会直接把零部件带过来。
也就是说,这些机器轻易不会坏,但是一旦损坏了,维修起来就比较麻烦。
如果维修的成本太高、耗费的时间太长的话,陈松还不如直接再从晓滥国那边购买一台新的机器过来更方便。
等这些机器都被调试好了,也试生产成功了,然后张凌捷才返回了流河县,继续忙他的家电厂和研究室的事务去了。
于是陈松开始招聘工人,并进行培训。
操控机器的工人,必须得是认字的,不一定非要多高的学历,但至少也得是小学或初中毕业,能读懂文字。
这种工人招聘起来比较费劲,因为乌市这边的文化普及率远远比流河县都低多了。
后来招聘了几个生产建设兵团的子女后代,这些人倒是有一点文化。
这些人,在被培训出来之后,就相当于工厂里的技术骨干了。
至于其他的体力型、重复性的劳动,没有什么太高技术含量的工种,就比较容易招聘了,不需要什么文化,不管是当地人,还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子女,只要愿意来上班的,都可以招聘过来。
这些工厂从开始筹备,建设,到引进设备,调试,试生产,招聘工人,进行培训,足足经历了三个月,才终于算是可以投入使用了。
于是陈松的超市立马贴出了告示,特大喜讯:从今天开始,超市接收用牛羊或其附属产品,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了!
之前超市只接收现金交易,但现金在这边并没有那么流通,牧民手里也没那么多存货。
牧民们需要先把牲畜赶到这里,卖给别人,而且不能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必须得是卖成现金,然后再拿着现金来陈松的超市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