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公方经理陈立民毕竟初来乍到,不如谷建良有威信,为了更好的交接工作,保证自己离开后,丰泽园能够稳定过渡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谷建良自然要帮陈立民多铺些路,方便他接下来工作的展开。
宣布完这项人事变动后,谷建良又带著陈立民,一一向他介绍了饭庄里的每一个员工,儘可能让陈立民熟悉掌握情况,並且让眾人儘快接受他这位新经理。
“陈经理,这位是李红兵同志,我可要跟你隆重介绍一下,別看咱们红兵同志年纪轻轻,今年还不满二十,你要是小看他,那可就错了,他可是咱们后厨掌勺的大师傅里面,年纪最小的一位……”
“谷同志,这位李小师傅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今天第一次见,果然是年轻有为。”
“陈经理,您过誉了,我……”
“李小师傅不要谦虚,不管是外面对你的传闻和讚誉,还是谷同志对你的重视和认可,都证明我刚才並不是在说客气话,接下来咱们同在丰泽园,如果我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李小师傅对我多提意见。”
“陈经理您客气了。”
“好嘛,你们两位同志,就不要在我面前说这些客套话了,以后相处协作的机会多的是……”
“……”
初次接触,也许是因为谷建良的加成缘故,李红兵对新来这位陈立民经理,印象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谷建良带著陈立民认识了所有人,並且交接完了所有工作,下午离开之前,又特地找到了李红兵,单独进行了谈话。
在丰泽园的三年时间,所有人里面,数次一鸣惊人的李红兵,是让谷建良印象最深刻,也是最看好的。
临別之前。
谷建良又专门找上他,其实並没有別的事情。
只是单纯跟他告了个別,对他进行勉励,並且给予了美好祝愿。
由此,谷建良也成了李红兵的第二位老领导。
至於第一位,自然是欒学堂这位前掌柜。
只不过。
因为成为私方经理后,欒学堂已经基本失去了丰泽园的掌控和经营管理的权力,所以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了掛名的存在,几乎很少过来这边。
对於李红兵给的这个称呼,谷建良笑了笑,並没有拒绝。
……
又是数日。
谷建良的离开,並没有对丰泽园產生什么实质影响,而接任的陈立民,则延续了谷建良之前的经营方针,没有乱改什么举措,大家也慢慢接受了这位新经理。
这次新旧经理的更替,很顺利。
不过接下来,又有一件大事情发生了。
票证时代开启的关键节点,全国粮票要发行了。
同时。
马上就要拉开城镇全民粮食定量供应的序幕。
十月中旬,李红兵在《京城日报》的报纸上,先后看到了《拥护政府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制度》、《一定要把粮食定量供应工作办好》和《加强机关厂矿企业学校对粮食供应工作的领导》等多篇社论,还有及时组织刊载有关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工作的报导。
这些公开信息的发布,显然是在为四九城跟进粮票制度和实行粮食定量的工作,提前做铺垫和宣传。
在这个年代,大部分家庭都普遍没有订报纸的习惯,不过绝大部分单位都有报纸,所以关於这个消息,也很快就传开了。
阎埠贵作为小学老师,平时在学校必做的事情,就是读报看新闻。
毕竟学校的报纸是免费的,不用自己掏钱,看到是赚到,这种便宜不占白不占。
看报知天下事,有什么新鲜事情,阎埠贵看到了记下来,回来跟院里的人卖弄一番,还能彰显一下自己作为读书人和文化人的身份。
“红兵,咱们买大米和杂粮这些粮食,以后也要跟麵粉一样,开始实行限量供应了,这事你应该知道了吧?”
这天,李红兵刚从外面回来,阎埠贵就迫不及待的找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