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易中海,也知道这种事情闹,是没有意义的。
关键杜建国根本做不了主,不存在什么通融。
不多时。
随着易中海和王桂两口子回屋,贾张氏、贾东旭和秦淮茹三个人,直接过来了。
“师父,你看这事闹的,好端端的,搞一个粮食定量出来,这不是折腾人吗?”
一进屋,关上了门之后,隔绝了外面的动静,贾东旭就忍不住面露苦色,向易中海这个师父求助道:“师父,您可得帮我们家想想办法,这一个月才八十二斤的粮食定量,哪里够我们一家四口吃的?”
“东旭,这事不是没办法,就看你们愿不愿意了。”
面对贾东旭这个徒弟的求助,易中海不着痕迹的扫了眼贾张氏,却是不由叹了口气。
一听易中海说有办法,贾东旭当即大喜,连忙激动的说道:“师父,我就知道您有办法,您快说说,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看到贾东旭这个兴奋的样子,易中海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这个办法,其实刚才在外面的时候,杜建国就已经说过了,就是把你妈的农村户口给转到城里,落在你现在的户口本上,到时候你妈有了自己的定量,就够你们家吃了。”
“这不可能!”
易中海的话音刚落,贾张氏立马就变了脸色,直接说道:“要是成了城里户口,我在村里的那块地,就保不住了。”
关于转户口的事,当初面粉购买证的时候,贾张氏就已经特地去了解过了。
现在虽然已经开始限制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但只要是有接收单位,或者亲属在城里的,可以通过招工、单位公函或者投亲的理由或形式,办理户口迁移。
但问题是。
一旦转出农村户口,几乎就不可能再转回,同时原本分配的土地,也将被上面收回去。
贾张氏在村里的那块地,是当初国家分配给她个人,并且在她的名下。
这个时候的土地性质,还是归属于私人,国家和法律是允许买卖的,只有到了农业合作化之后,土地性质变更为集体,才不被允许和禁止。
只是贾张氏显然是舍不得卖。
因为只要这块地一直在,每年租给自己的弟弟种,源源不断的有产出,她就能每年收租金,就跟聚宝盆一样。
至于把地挂在自己弟弟名下,贾张氏显然是不放心的。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万一到时候自己弟弟一家不认账,那这块她当初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地,就打了水漂。
只有稳稳攥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保障自己的这份利益。
“老嫂子,我也只是给个建议,至于要不要这样做,还得看你们家自个儿的选择。”
除了这个方案,易中海其实也没有别的法子。
不过他也不想劝,而且这种事情,不能劝。
倘若将来,贾张氏后悔了今天的决定,到时候的一切责任,就都落在了他的头上。
易中海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东旭他师父,不是我不想听你的,只是我在农村还有块地,每年都能有一部分粮食的收益,要是没了农村户口,这块地就保不住,每年的这些粮食也没了。”
“这块地,要是赶上收成好的时候,每年能到手的粮食,就顶我好几个月的口粮。”
“粮票是重要,但也只是买粮用的几张纸,还得自己搭钱买,我算了一下,实在是划不来。”
“等接下来,外面肯定有倒腾粮票的,我只要点钱买些粮票回来,然后再去粮店买粮,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我觉得,这户口还是不要转的好……”
“……”
贾张氏并不想和易中海唱反调,但农村的那块地,可以说是她的命根子,怎么都不可能舍弃。
这块地,每年能给她提供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粮食,而不是那些还需要另外钱,才能买到粮食的所谓粮票。
在贾张氏的心里,接下来这粮票,其实就跟之前的面粉购买证一样,到时候一样有人倒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