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实实在在是寻常出身,天下英雄为他折腰,同样身上带了几分匪气和义气。
朝堂上演全武行都是常事,这样一想,其实……这应该叫复古?
或者是,太孙果然肖似祖宗?
【因为钟琮的决策并没有问题,所以最后中宗选择稍作提点,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而提点,除了教育她如何治国,还顺便说了一些被臣子听到会气死的内容,比如如何敷衍朝臣,如何在朝臣政见不一的时候站队,还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文武百官:“……”
弘安帝也默默看了周涉一眼。
你小子是真的混不吝!
【整个景化朝,就在这么磕磕绊绊中度过了,至于皇帝和百官不够默契……这是千古难题了,还能离咋地?就这么支棱着磨合吧。
毕竟争到最后,总有一方会赢的。】
天幕说得轻松,上下嘴皮一碰就完了。
很明显,对着军权在手,作风强势的皇帝而言,最后的赢家肯定不是他们。
君不见萧相那么能说的人,都被中宗皇帝那三板斧给整下去了?
军权和相权,天然就是不对等的。
然而天幕话锋一转:
【景化十五年,皇后顾寻辉因病离世,时年四十七岁。
可以说非常年轻了,而且据说皇后去世之前,她身体一直很硬朗。所以我又要说野史了,这里有几种猜测。
其一,夫妻不合型。这类把黑锅扣在了中宗脑袋上,觉得肯定是夫妻感情破裂,皇后手中权势过大,皇帝忍无可忍,最后选择毒杀皇后。
其二,情绪抑郁型。这类虽然黑锅没完全扣在中宗头上,但锅也不小了。他们觉得是因为顾敬山之死,让皇后情绪波动,而顾敬山死后,当时对于抑郁症这类疾病的认知还不到位,所以皇后最后抑郁而终。
其三,孝子贤孙型。这类觉得肯定是钟琮和钟璜干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是两种流派。一方觉得皇后若死,中宗一定随之而去——我谢谢你们肯定了他两的感情——所以肯定是钟琮干的,谁想做太子呢?
另一方觉得是钟璜干的,从之前那封奏折可见,此人是个黑心白莲花,中宗夫妻能养出什么纯白的芯子?皇后支持女儿登基,钟璜一定早就怀恨在心了。
其四才是最正统的:皇后早年与中宗打天下,殚精竭虑,费心费力,身体早有隐疾,人至中年病痛而终。
好了,请大家选择你们自己的流派。】
所有人目瞪口呆。
一边干活一边吃瓜的老百姓开始分析:“按这天女的意思,皇后娘娘不是正常死的啊?”
“我看不像。”男人努努嘴,“县城里那个陈家,前几天还闹出投毒案呢,也说是为了争家产,咱们这边都闹成这样,他们能安静下来?”
另一个人擦擦汗,万分感慨:“也是,皇宫还差大夫吗?指不定吃的药都是那什么……千年老参,包治百病的!”
“肯定是那个钟璜啊!”有人斩钉截铁,“从来没听说过家产给女儿,他不恨才怪了。”
众人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顾敬山当然最相信第二个说法。
他的女儿肯定是因为自己,才思虑过重去世的。
养女千日,即使出嫁,也还是一直记挂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