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娘的宣传海报一经挂出,在人才济济的汴京城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人们站在云水间门口又好奇又胆战心惊,看戏是想看戏的,但怕店家卖吃食。
这时圆娘又命人公布:戏可以免费看,可自带吃食,但每桌需点杯茶水饮子,可以喝也可以不喝。
这项规定倒也算通情达理,一杯茶水饮子又花不了几个大子,还可以自带吃食,一消磨便能消磨半日时光,有这闲工夫的人本身就不差钱,只好凑个热闹。
端午这日,陆陆续续有人走进云水间,不差钱的包个齐楚阁儿,手里不宽裕的直接拎个月牙凳坐在大厅里看,开头人并不多,大厅各处的位置可以随便占,后来便不成了,只有大厅前排的位置才能坐着看戏,其他位置只能站着才能看清楚全貌,无他,人越来越多。
本来只是闲着没事搂两眼的人,被《牡丹亭》哀怨的戏份勾住了,迫不及待的想看后事如何?这杜丽娘死掉了还如何跟状元郎柳梦梅成亲?
看着看着,多愁善感的梅三娘哭的肝肠寸断,口干舌燥的,她悄悄看了左右两眼,见有人忘情的端茶便饮,她也小心翼翼的端起茶杯小小抿了一口,然而,不喝不要紧,一喝便停不下来了,好清爽的饮子!她之前从未喝过。
梅三娘仰头问侍立在一侧的伙计:“这个饮子叫什么名字?”
伙计欠身,恭敬的答道:“是荔枝青瓜饮,用荔枝蜜、椰子水和青瓜片制成的,临呈上来之前还点了几滴青桔汁。”
梅三娘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怪道如此清爽呢!店家也算有心。”她在家中是幺女,颇受父母宠爱,因此性子十分直爽,她大喇喇的问道,“听说你们店里之前险些闹出人命官司,是怎么回事?”
伙计压低声音道:“此事说来话长。”
“那你长话短说嘛,看你们东家连杯简单的茶饮子都如此花心思,不像是对吃食不上心的人,怎地还闹出这等事情来?”梅三娘好奇的问道。
“害,说来也是无妄之灾,是京中一个贵女看上了我们东家的未婚夫,嫌弃我们东家碍眼了,想让我们东家关门大吉离开汴京,那贵女吃不了鹅膏蕈还故意隐瞒不说,借机弄出些事由来栽赃我们东家。其实我们店里的吃食再干净不过了。”
梅三娘闻言,立马打抱不平道:“啊?这人心思也太歹毒了吧!你们东家现在还好吗?”
“刚从牢里放出来……很受了一番磋磨呢,这事儿都闹到了御前,万幸咱们官家英明神武,还了我们东家清白。”伙计回道。
“那就好!那就好!你们东家可真不容易。”梅三娘又掬了一把同情泪,“既如此,我也有些饿了,你们店里还卖吃食吗?”
伙计喜道:“卖的!卖的!”
梅三娘道:“将你们店里的招牌都送来,我不吃葱姜蒜和花椒。”
伙计点了点头,出去传菜。
台下的歌姬们休息好了,又开始咿咿呀呀的唱起来!
桥段越来越引人入胜,看客听的如痴如醉,忽然一间齐楚阁儿里传来一道不容忽视的饭香。
“咕噜……”隔壁齐楚阁儿的包间里响起一道童音,“阿爹,我饿了。”
“乖,快将盘子里的灌汤包吃了。”一道温和的男音劝道。
“不嘛!不嘛!灌汤包冷了油脂都凝固了,不香了,一点儿也不好吃!我要吃新鲜热乎的饭菜!”小儿耍起赖来!
“乖儿,别闹,这家食肆之前差点吃死人,这里的东西吃不得!”孩子的爹吓唬道。
“瞎说!你看咱们隔壁传来的饭香,不像是外面带进来的!她不是活的好好的嘛!我也要吃!我也要吃!我就要吃!!”孩子不懂戏里缠绵悱恻的桥段,只知道肚子快饿扁啦,哭闹不休!
年轻的爹爹被缠的没有办法了,只好差仆人问隔壁点了什么,他照着点一份儿应该问题不大。
他点完之后连吓带哄的跟自己的儿子说道:“你悄悄的吃,莫要让你娘亲知晓,不然爹爹以后就不带你出来玩了。”
小儿乖巧的点点头,他现在眼里心里都是吃的,何曾记得他爹说了什么。
待饭菜呈上来时,年轻的爹爹犹不放心,遂让随从先试吃一二,见随从无事,他这才让自家儿子吃,并嘱咐儿子少吃点儿,待会儿一但有事也好催吐抢救。
齐楚阁儿里的贵人们都在偷偷摸摸点餐,知雪兴高采烈的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圆娘。
圆娘淡定的点点头,她拾了一纸袋的糖米酥交给砚秋,并吩咐砚秋去大厅里吃,捡着孩子多的地去吃。
砚秋不明所以,但小娘子的话他眼睛都不眨的去执行。
第123章
云水间的大厅里密密麻麻站满了人,砚秋个子高,一眼就看出哪里小孩子多,他拎着小娘子递给他的点心包往里挤了挤,旁人专心看戏,他专心馋小孩儿。
吃的嘎嘣嘎嘣的直作响,小孩子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一瞬不瞬的盯着他手里的糖米酥咽口水。
“阿爷,吃糕!”小儿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天真无邪的说道。
凡是被大人带出来看戏的,毫无疑问无论贵贱都是家里最受宠的孩子,再者说一块糕才几个大子?!都买得起!
老人见小孙子嘴馋了,忙问砚秋在哪儿买的点心,砚秋道:“左面的档口处有卖的。”
“啊?这间食肆里的东西啊!那能吃吗?之前不是说差点吃死人吗?”老人心有余悸道。
“你这老翁说话好没道理,是不是故意咒我死呢?!”砚秋冷冷的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