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褐色的薄本,字体甚古,歪歪扭扭…李仙始看几眼,顿感字迹如扭曲蛆虫,从眼窍钻入脑海,刺痛非常。
李仙奏响“守身音”,仙音回荡脑海,异感顿时消散。李仙暗骂:“这著书之人,满腔愤恨不甘死去。这股扭曲意愿,融入了字墨当中。寻常心智不坚者,久看必被扭曲心态,癫狂燥怒。”
他已习得“守身音”,仙音缭绕,护得身周全。皮肤间如附一层玉质薄膜,皮肉更坚。李仙“铁铜身”“守身音”“奏阳仙音”三者同施,坚若赤铁,甚是厉害。
武道愈到后头。前期之积累,拼凑蜕变。更为不俗,李仙所学所得,积攒内炁、底蕴…没一步会白费。
心神顿定。典籍所记,尽入眼帘。这是“下乘武学”,却非拳脚架势。共有三典:化血、吐血、消血。
化血典记载:“血若桥,通天阙,连九幽。”这九字却非“化血典”创造,而是自别处抄录。
黑面蝠王吸吮人血,血随肠入,充盈腹腔。但如何将他人之血,化做自己之血。却是极大难题。
化血典便是此用途。此功甚邪,乃是练“肠”武学。彻底舍弃“胃脏”,通过服饮药沐,将胃脏练成“血囊”。
血囊长三寸,既为小成,血囊六寸,既为大成。血囊九寸,既为圆满。血囊十二寸,既为登峰造极。
食饮之血,通过血囊运连,化做自身新血。但效率甚低。
李仙说道:“此典邪性!倘若修习,日后只有饮血而生。再难消化其他食物。”
典中记载:兽者,血百而化一。泥者,血百而化二。精者,血百而化十。足见效率甚低。
吐血典记载血质用途。如何蕴养毒血,如何吐血生茧…虽与血相关,但细细探究,倒不见邪性。然而化血典相辅相成。
倘若不晓“化血典”,施展几次吐血典,便既血液枯竭,气虚体弱,自寻死路。最后的“消血典”有所残缺,记载面临血盈而溢时,如何消血保全。
更记载“以血消肌”“伤己七分,杀敌十二分”的招式:消肌大血印。但此招残缺,习练之法有缺。
李仙下乘武学有:浩渺腿、碧罗掌、罡雷指、七星步。造诣皆深,但与家族子弟、宗门才秀相比,自难算多。且他等武学传承,皆成派系体系,彼此映衬,威力剧增。
李仙心想:“这武学固然邪派,尤其是‘化血典’,将胃脏化做血囊。从此饮血而生,且‘血囊’惧阳。阳光照射,血囊收缩蠕动,还可能肠子内结。”
“吐血典却学之无碍。我虽不会‘化血典’,但修习‘五脏避浊会阳经’,五脏运浊间,体血滋长。效率怕与化血典相差不大。”
想到此节,李仙顿感欣喜。他内炁积攒,已经七十丈数,距离下次蜕变,仅相差“二丈”。
但苦无武学修习,内炁滋长缓慢。而今得下乘血典,认真修习,炁湖三蜕指日可待。
李仙心想:“这五脏避浊会阳经竟能有这等妙用!着实厉害至极!”
此经乃纯阳派武学总纲。自然厉害至极,单一功法,五脏齐练。倘若温彩裳知晓,必加赞叹。却也极是困难:
强脏器、壮骨血、起造化、生五霞、步莲花。
纵使纯阳居士吕洞之…亦是“起造化”罢了。生五霞、步莲花…至今无人窥知。纯阳派历经变革,便因五脏避浊会阳经太过困难,入门已是不易,致使宗门衰微。
李仙不知重重关要。决意修习“吐血典”,但恐血虚不足,故先砥砺“五脏避浊会阳经”。
[你五脏运浊,熟练度+1]
[五脏避浊会阳经]
[熟练度:489800入门]
……
李仙潜心运浊,滋血壮体。脏浊如顽皮童子,游走五脏肺腑,或敲脏门,入内嬉闹。或绕脏嬉闹,翩不入门。
五脏运浊之法,绝非严格按照路线,搬运脏浊。死记路线,效率奇低。而是总结上卷道理,运用到脏腑间。
好如…五脏六腑,好似武人山庄,各居东南西北,互为敌人、朋友、知己。搬运脏浊…便好似出门拜访。
心浊要拜访肾浊。天南海北,不远万里。有时能敲开肾门,与肾浊交谈畅聊。有时意兴浓郁,数日不愿离分。有时肾浊心情不好,闭门不开。
有时心浊虽为君子,却也有脾气,甩手离去。心、肾如此,肝、脾、胃…亦是如此。
正因极难揣度,搬运脏浊并无定数,有人认为全看运气、玄机,便对五脏避浊会阳经甚是怨怼。五脏避浊会阳经的“会”字,指得“交会”之意。
亦有意会之意。
故而上卷编录道理,叫人细细体会。李仙掌握上卷道理,搬运脏浊效率尚可。加之“天道酬勤”,进展奇快。
反有付出,必有所得。
如此练养半日。
忽听朱门外,敲门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