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岳接过清单细看,眼中闪过满意之色。价格公道,甚至比市面预期还低些许,尤其是那批骏马,皆是上品。
他爽快地点头:“女君慷慨!冯某在此谢过。价款便按贵阁规矩,三成定金,货到付清。”他示意随从递上银票。
交易进行得很快。银货两讫后,冯岳心满意足,又向老者打听:“不知可否向女君当面致谢?”
老者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不容逾越的疏离:“女君事务繁忙,心意一定代为转达。庄主若无其他要事,便请吧。”
逐客令下得委婉却坚决。
冯岳虽有些遗憾,却也知足,再次道谢后,便带着心神不属的冯砚舟离开了云锦阁。
直到坐上马车,驶离云锦阁那森然的大门很远,冯岳长舒一口气,似卸下千斤重担,叹道:“好厉害的人物!难怪短短数年便有如此基业……”
他顿了顿,看到身边人脸色沉沉,像是才想起他的过往,略带尴尬地补充,“砚舟,往事已矣,看开些。如今能与之做成生意,已属不易。”
要他说还是感激女君心胸宽广,换做别人早就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了。如若不然他也不会救下冯砚舟。
归云庄的日子,对冯砚舟而言,每一天都是煎熬。
冯岳虽供他吃穿,给了他一个闲差,但他经手些文书账目,却接触不到核心事务,分明是防着他。
那些江湖草莽的粗鄙作派,他看不上眼,却又不得不每日周旋其中。
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有关沈云襄的传说越来越多地飘进归云庄。
人们谈论她如何以雷霆手段平息了中原两大帮派的纠纷,只为保障商路畅通;谈论她如何富有四海,掌控着南来北往的命脉;谈论皇帝如何钦赐匾额,褒奖她“利通四海,惠泽民生”。
他不再安心于整理文书的小事,整日琢磨如何重振冯家。
冯砚舟看归云庄的一切都觉得粗鄙不堪,认为冯岳目光短浅,守着这山庄毫无出息。
他暗中联系昔日官场故旧,大多石沉大海,偶有回音,也是泛泛敷衍。
他想利用归云庄的势力做些什么,却发现庄中众人只听冯岳号令,对他这位侄少爷表面客气,实则无人真心效命。
冯岳看出他的浮躁与不甘,几次劝导,冯砚舟表面应承,心下却愈发怨怼,认为叔父故意压制他,不给他机会。
一年后,冯岳寿辰,庄中摆宴。席间,一位与归云庄有生意往来的商人多喝了几杯,谈及如今生意难做,云锦盟规模太大,许多别的商家生存不易,言语间颇多感慨。
冯砚舟闻言,似找到了知音,趁机大谈云锦盟垄断之弊,言语中暗指孟临渊为富不仁,挤压生存空间。他越说越激动,竟至口出怨言,暗示若有机会,当联手对抗云锦盟。
席间顿时安静下来。那商人酒醒大半,讪讪不敢接话。
他方才那几句感慨,不过是酒酣耳热后顺应场合的场面话,意在引出后面“虽未入盟却深感其惠”、“多赖云锦盟秩序方能安稳经营”的奉承,好让在座的云锦盟的商人们听得舒坦。
更何况,他许多货还指望着那些挂着云锦盟标识的散贩去收呢。
谁曾想这冯家侄少爷竟如此不识趣,甚至不识好歹,将话头引向这般危险的境地!
冯岳脸色沉下,厉声打断他:“砚舟!休得胡言!云锦主事岂是你能妄议的?我归云庄安分守己,从未想过与云锦盟为难!你莫要给庄中招祸!”
冯砚舟被当众呵斥,面红耳赤,羞愤交加。
那商人赶紧挤出笑容,忙不迭地找补,声音都带着几分急切:“侄少爷怕是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方才想说,如今行商,女君确立商路秩序,遇事有担待,这可是天大的恩惠!我等虽未能有幸直接入盟,但心底是万分感激的!”
散贩发展的越好,他们这些大商号的货才流通的起来,更何况谁敢说没受过孟临渊的恩惠?
他说着,朝席间客人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