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要从马邑的一个商人聂壹说起。
商人在大汉地位不高,奈何聂壹从小就有个进步的心,他敏锐地嗅到了朝廷对外方针的变化,四处找人脉走路子,终于见到了官居大行令的王恢。
“我听闻匈奴单于遣使者向陛下请求和亲?”
“是,不过陛下很恼火,并未答应……”
“上官,且听草民一言。”聂壹一拱手,压低声音道,“汉与匈奴迟早有一战,那为何不能是现在呢?今上有拓土开疆、削平天下之志,吾等汉民自然要思陛下之所思啊。”
你一个行商的怎么比我还会来事。王恢静默了一瞬,让他接着说。
“此时就是个机会。单于请求和亲,大汉若是假意答应,他定然会放松警惕。而我恰好在边郡多年行商,与匈奴做过贸易,他们都认识我。”
“单于贪图马邑,只要我以马邑为诱,为匈奴大军引路,将他们带进汉军的包围圈中,大汉要取军臣单于首颅岂不是如探囊取物?”
王恢细思之下,发现可行性很大。
陛下这些年来厉兵秣马不就是等着与匈奴开战吗,王恢回头就把聂壹的计策上奏给了刘彻,刘彻召大臣商议,由于如今的朝廷已经没有主和派敢冒头,决议通过得很顺利。
刘彻很愉快,拜李广为骁骑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命他们三人率领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里,又另拨了三万兵辅佐主力部队,意图从侧翼袭击匈奴大军截断其后路,形成一个包围圈,一举歼灭匈奴主力。
那么这三万兵该由谁来率领呢?刘彻先是定下了一个材官将军李息,然后又拿出了一个谁都没料想到的名字。
“卫青?”
将军们开始在自己脑海中检索这个姓氏。
宿将中有卫氏一门吗?没有吧?这个卫青谁来着?
和旁人一打听,哦,原来是平阳公主府上骑奴出身,被神女看中才脱离奴籍,在天子身边当侍中呢。
……不是,骑奴出身,和他们一块儿同袍作战啊?!
大家都有点接受不能。
但将军们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就算再怎么看不起卫青出身,人家头顶上就是笼罩着两层光环,天子和神女都为他背书,你能怎么样。
刘彻拜卫青为车骑将军,与李息共率三万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打个辅助,充当个包围圈的作用。卫青纵然是“大才”,但初次领兵,其实刘彻自己都没把太大的希望放在这里。
就让他试试吧。
……
“哦?你说你能杀马邑县令,献城给我?”
听到聂壹说的话,军臣单于的眼睛里迸发出贪婪的光芒,他微微直起了身子,带着一丝威胁道:“你若是胆敢欺骗我,我定让你死无全尸。”
聂壹微微一笑,用一口流利的匈奴话说道:“不敢欺骗单于。我手下有数百人,早已安插在马邑县城内。只是马邑毕竟是要地,请单于派大军接应,以防汉军。”
合情合理的要求,军臣单于大笑着答应了。
他扬鞭策马,豪爽道:“当然可以!区区汉人,不过是我匈奴儿郎铁蹄下的齑粉!”
他的祖宗包围过汉皇的祖宗,再加上这几十年汉朝对匈奴的一再退让,早就养起了匈奴的嚣张气焰,军臣单于对待汉人天然带有优越感,觉得汉军战斗力不过尔尔。
其他匈奴领将的心态也大多如此,唯有单于帐中几个汉人样貌的幕僚面露忧色。
匈奴和大汉边境冲突也有六七十年了,各自都有投降去对面的叛徒,单于帐中就有一些原本隶属于边郡县衙的俘虏,投了匈奴,现在在充当单于幕僚。
这些“汉事通”窃窃私语着讨论了一下,都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对劲。
其中一个人便向单于进言道:“我听闻大汉近年国力益增,变化日新月异,边郡有人言大汉得神女庇护,此行怕是不容乐观……”
匈奴人搞迷信的程度,可比大汉要深得多。
但他们对待灵异神怪之事,自有一套逻辑法门。
“神女?”军臣单于咂摸了一下,“无妨,我随军亦有萨满巫师,早在出兵前就令其作咒下蛊,给汉军带去噩兆。”
玄幻领域自有高人对决,他们只需要专注眼前的战场就行了。
见劝不动,那几个幕僚也放弃了,只想着情况不对就跑路。
他们的谈话没有避着旁人,坐在同一帐中的聂壹垂下眼睛,不动声色。
不久后,聂壹派人给埋伏在马邑附近的汉军递送了情报,一切顺利,军臣单于已经入套,匈奴人正朝着马邑进发。
只是……“他们还有人专门针对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