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嗤笑一声:“米贼又不是来阳县的土特产,关起门自己家打狗就行,那些人最初是郢州起的家,一路烧到了豫州,以往那些乡里吃不饱饭造反的人,甭管成没成,谁没拿过几个县令祭旗,如今县衙那群吃干饭的夜里睡觉屁股都夹得紧,生怕被人背后来上一遭,赶着叫爷还来不及,还敢上赶着剿人家。”
苏冶笑道:“你这不连你主家一道骂了。”
赵二翻白眼道:“我主家是个是个聪明人,不掺和这些腌臜事。”
赵二虽不是多聪明个人,却说对了曹经的聪明。
这些日子她想了不少,愈发觉得曹经能耐不简单,一个户房的小文书,虽说勾当腌臜见不了人,却有本事落得这些银子,笼来赵二这好些人替自己做事,同时还与县衙诸人周旋,不将此事闹大泄出去,却是有不少门道在里面。
想起她那日同曹经的对话,苏冶愈发确定,曹经的能耐并非是只能当个小吏,而是在如今这世道,他看得有几分透彻,故而不想。
乱世里不同治世,已经成熟的官僚体系里,越往上爬,抓住的反而越少,官员调动迁移频繁,难向下扎根,真糟了事,空着底子,这批人反倒是最先遭殃的。
强龙难压地头蛇,自古造反的人常拿县令祭旗,却有不少带着酒食拜见当地的乡老里正,因为这些人不蠢,知道一个地方真正的根是牵在哪些人手里。
曹经如今便是,想的不是往上爬,而是向下扎根。
想着,苏冶又问道:“县里管不了,州郡也是?”
赵二皱眉道:“说呢,汝南郡萧家的根基,总不至于被这些神棍牵着鼻子,如今倒也是半点动静没有,倒也不怕这些人闹得他豫州鸡犬不宁”
苏冶:“许是没到他们出面的时候。”
说着,她看向赵二,“见你日日待在哑沟里,怎的这些事情该知道该知道的一样不落。”
赵二语气带了几分得意:“爷不似你们这些宅子里的束脚娘们儿,这天下大事哪件不晓。”
苏冶:“……”
“你倒是没裹脚,只因你家布少,裹了你那脑子便没余下。”
“你……”
赵二伸手指着苏冶脑袋,正要发作,苏冶出声打断了他。
“到地方了。”
——
下了马车,赵二依着赵玉芬说的,与了车夫银子,教他在原地等着。
春花镇虽带着“镇”字,瞧着却像个专业化作业的村子。
马车停在镇子口,车辙压过的地方泥浆里混着铁渣,硌得赵二鞋底沙沙响,引得他抱怨道:“这什么鬼路,白瞎了爷一双好靴。”
苏冶:“你难不成没来过,整日待沟里,产铁的地方哪个不是这般。”
赵二:“自然是来过,先前爷照样骂。”
苏冶:“……”
俩人沿着中间不算宽敞的大道走,两边是些低矮的瓦房,门脸上挂着木牌,上面糊着些早就看不清楚的黑字,风吹日晒得发白,起不到一点指示作用。
路过时,几个光膀子的汉子蹲在屋檐下抽烟,脖子上搭着汗巾,胳膊上青筋凸起,沾着黑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