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中里还是有一堆熟悉的面孔。其实我们的中考成绩都到了最上一档的分数线,只是全选择了提前签约。
好的开始。像初三之前那样。
——
青春期的标志是初智齿吗?让人疼痛酸涩、又必须被告别的初智齿?
我一直在用舌尖探寻那个角落。我的智齿怎么现在还是好好地呆在那?它坚硬、光滑、平整、几乎过分懂事。
——
最后一年。
怎么总感觉上一年的真题更简单。。。生错时候了吗?
>那些热气是真的,彼此相贴的鼓胀的心是真的。但我是最差的回应者。
>大家都很忙。讨厌上网课。讨厌上课。
>恢复了。我又开始请假了。
——
其实,这个成绩有点意料之中。。。?最擅长的两门考出了从未见过的等级。。。最后的两门只能说是正常发挥。。。总分合起来刚好够到第三校素质招生的门槛。
他们都还挺意外的。接着让我好好准备面试。
但我最终没去。他们以为是面试没通过,其实是我自己放弃了。进了哪都还是能看到熟悉的人。
我在第一志愿填了别地的大学,他们同意了。
——
今天又被催着去机房做心理测试。有谁会在这做出别的结果吗?无用的健全。
上面的这些其实都是后补的。
书里说情绪和同感久不细看就会变成模糊的印刷字体,所以我要写下一点什么,像过去给他们写信一样。
——
人的记忆好奇怪。
那些卡在界限边上的称呼、不经意间的调笑没能对当时的我激起涟漪,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总是微妙地出现。其实我的记忆力只够支撑起零星的具体片段、容纳曾存在的某些人。但这些联结点从来都出我意料。
有时候我想,那不过是我惯用的小聪明,是试图自我催眠的把戏。又或者,只是我对某些词汇、某个标点闪回的占有欲?为什么偏偏是这些被留下?它在审视我吗?它会折磨我吗?
隐秘的、显视的、被蒙住的胃病、无法发声的蝴蝶和执着的雨——它们构成了我迟来的青春期。那些一掠而过的偶发事件反而组装出了现在的我。
我以为我该不记得,我以为我站在讲台后不会发抖。但当我提笔时还是写下这些。
>Whysoserious?
SheHe’ssoserious。
tobeserious?
——
怎么总在如果呢。但和分到的室友实在。。。交换完「你是哪里的考生」之后空气就变安静了。听到她们一直在说运气好,考到比平时好得多的成绩。。。运气不好,分到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我觉得这个专业挺好的,是我的第一志愿。
希望对床的她在打视频的时候不要照到我。
我还是出去住吧。
——
喜欢不戴眼镜的感觉。
世界是柔光的、模糊的,所有微小的动作、不经意投来的目光和可能存在的恶意,全都融化在朦胧里。
直到最后告别时,我才第一次真正看清他们。。。眼神、表情、脸上的纹路。原来他们长这样。一切都那么陌生。呃好像说看清也不对。。。?我早就自己配了眼镜。只记得那一瞬间我被一种庞大的茫然。。。击中。突然对焦成功的镜头,过于锋利、过于清楚,清楚得让我有点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