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小组赛的硝烟暂时散去,留给各支队伍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积分榜和无数需要反复咀嚼的录像带。CTM最终以A小组第三的成绩惊险晋级下一轮,这个排名远不如首日那般耀眼,却也稳稳地踩在了晋级线上,堵住了许多等着看“流星陨落”的悠悠之口。
回到位于严州府的Champion网吧基地,三楼训练室的灯光似乎比以往更亮,也更冷。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沉淀下来的专注,键盘鼠标的敲击声不再夹杂着初登赛场的兴奋与毛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沉稳、更富节奏感的韵律,如同战鼓在蓄力。
付辛将复盘会议开得极简,没有冗长的说教,只有精准到帧的问题指摘和冷冰冰的数据对比。
“Rustyon,第七分钟,单岚你这个信息误差一点五秒,导致姜炎侧翼暴露多承受了百分之二十的无效火力,盾值早衰零点八秒。”
“LostCity决赛圈,天真你第三枪选择爆头而非打身体,风险收益比失衡,如果我们当时弹药充足,可以追求,但当时情况,稳收更重要。”
“我的问题,深渊巨构那波指挥,过于理想化,低估了Aegis的拦截速度和StarGazer的耐心。”
他说话时习惯性地用指尖轻点着战术板上的某个具体坐标或时间点,眼神扫过每个队员,不容置疑,却也……意外地没有太多苛责。仿佛这些失误本就是预料之中需要缴纳的“学费”,重要的是缴完之后,学到了什么。
单岚难得的没有插科打诨,咬着嘴唇,盯着屏幕上自己那个因为冒进而变成灰白色的角色,手指无意识地蜷缩着。姜炎则拿着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记着付辛提到的每一个细节,眉头紧锁,像是在攻克一道极其复杂的难题。瞿天真更是直接拖取了几个自己失误的战斗片段,放入个人训练模块,设置成循环练习模式,眼神专注得可怕。
陈希的作用在赛后愈发凸显。他高效地处理着雪花般飞来的采访邀约、商业合作询问,能挡则挡,能推则推,实在推不掉的,也会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问题清单,尽量压缩占用训练的时间。论坛关于CTM的讨论热度虽然有所下降,但在他的引导下,核心粉丝群反而更加凝聚,一些试图带节奏的黑帖也能被及时控评或有理有据地反驳掉。
他甚至还弄来了一些其他战队不公开训练赛的零星情报和数据,整理成简洁的报告,放在付辛桌上。
“Aegis最近在加练‘遗落都市’的巷战速攻套路,他们的突击手Raptor的爆头率提升了三个百分点。”
“StarGazer引入了新的数据分析师,似乎重点在优化他们的资源分配路线。”
“‘星所’的旱魃,现在的two……打法更疯了,几乎不计损耗,但场均击杀高得离谱。”
付辛看着这些报告,偶尔会挑一下眉,不置可否,但陈希知道,他看进去了。
训练的日子枯燥而充实。针对性的补强训练被提上日程。单岚被付辛盯着加练信息捕捉效率和生存能力,被扔进1v2甚至1v3的自定义房间,死到怀疑人生,嗷嗷叫着又被付辛几句听不出情绪的话给摁回去继续练。姜炎则开始深入研究不同地图的物资刷新规律和载具分布,试图将“稳”字发挥到极致。瞿天真除了保持恐怖的枪感练习外,也开始被付辛要求看一些指挥视角的录像,学习大局观。
而方枫,则像一块被投入急流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
他的文化课进度慢得令人绝望,初中数学的基础公式对他而言依旧如同天书,英语单词背了忘忘了背。付辛给他定的每日正确率目标,他十次有八次无法完成,午休时间被一压再压,眼底的青黑越来越重。
但他从不吭声,只是更用力地攥紧笔,更晚地熄灯,更早地爬起来对着平板默读。那本田字格本子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和拼音渐渐少了,虽然依旧算不上好看,但至少能清晰地辨认出“狙击”、“湮灭”、“战术”这些词了。
游戏方面的训练更是严苛。付辛不再仅仅让他看录像,开始给他安排一些极其基础的训练任务。
“自定义房间,地图‘锈蚀峡谷’,只带一把手枪,不准用技能,存活十分钟。目标:记住所有你可能被狙击的高点位置和三条以上的撤离路线。”
“这张图,把所有武器配件图标和名称背下来,错一个,所有种类抄二十遍。”
“看DS-Sidewinder这场比赛的投掷物第一视角录像,分析她每个烟雾弹的落点意图和闪光弹的释放时机,写两百字分析给我。”
这些任务往往枯燥至极,且远超他当前的理解能力。方枫完成得磕磕绊绊,时常看得头晕眼花,写出来的分析在付辛看来可能幼稚得可笑。
但付辛从不解释,只给结果——“不对”、“重做”、“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