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他们身后的贺逢年却说起了今天发生在东厂的那件事,猜测这件事可能和延平郡王产生关联,这一下让谢道南陷入了深思,“醉云楼发生命案,最先到的却是东厂,此事必有蹊跷。陛下让小郡王查案,莫非……”
但事关宦官,许多事投鼠忌器,他们无法言说,只能静观事态发展。
王士净眼下却有了更担心的事情,也是他对皇上心思捉摸不透的地方,“浙江的这起冤案,若真要还苦主青白,理应让三司会审。上了死刑场的人,最终又回到刑部审理,这是作何说法?若陛下真的不想牵连到金慈明,又何必让陆云袖也去审核此案,她的品性可是出了名的刚强。”
“若说刚强,谁能比得上你王介夫,今日当堂同金慈明争执,你还是太急躁了。”谢道南毫不留情地评判了王士净今日的所作所为。
王士净立刻吹胡子瞪眼,“金慈明眼里哪有百姓,好歹也是从地方一步步升任的,丝毫不念民生之艰,曲意奉上,老夫就是看不起他,该骂!这回就该让陆云袖闹去,以她的性子,定能把浙江撕开一个口子来。怎么多年了,齐璞仗着有金慈明护着,越来越藐视朝廷了。”
谢道南无奈叹气,直骂他老顽固。不过他心底里清楚,若王士净真的没有分寸,适才在得知陆云袖这个事情后就会以此来攻击金知贤,但他没有,反而冷静地提出当前应该如何解决此事,而不是陷入互相攻讦的混乱。金知贤手握权柄多年,岂是一朝一夕就能让他陷入一败涂地的境地的?且此时西南边境动乱,北境虏寇虎视眈眈,多省遭灾,诸事纷扰尚不能治,实在不宜掀起更大的风浪。
***
怀王府内,一个声音划破天际,惊飞枝头上的鸟雀。
“什么,你们要用刑?”
封竹西此时的表情可以用极其惊愕来形容了,萌生了一种才出虎穴,又入狼窝的心里恐惧感。
封衍高坐其上,身旁站着整肃端正的沈修竹,而面前的偌大空地则摆放着几张长板凳,其旁站立拿着棍棒的行刑人,一个个体型健硕,神情严肃。
封衍看向如临大敌的封竹西,由于旧疾突发,只能通过模糊的远影看到些许的轮廓,从他不稳的声音听出他的情绪。
面对封竹西的质疑,封衍神色淡然,抬手让早就在一边候着的国子监监丞站出来。下面聚集在一起的公子哥现在一个个静如呆鸡。在场只要入学国子监的,没有不认识国子监监丞的。监丞掌绳愆厅,约束师生言行,纠惩之并书于集愆册。
平日里他们偶有犯错,只要私底下让监丞通融一下,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但现在的情形却让人不免胆寒。今日有些人是逃学出来给许宣季庆生的,好几个月没见到小郡王,大家心存侥幸,想着应该不会出事的。
监丞上前一两步,扬声道:“诸位都知道国子监的规矩,无故逃学,杖责二十。”
立时下面一片哀嚎遍野。
封竹西傻了眼,不禁失声发问,“你们真逃学呀?”
他只在国子监挂了名,得到国子监司业的准允不在国子监进学,而是跟着沈修竹修习课业,自然不知国子监平日的规矩。
封竹西不由得转过头去看身边的徐方谨,生怕在他的嘴里听到些不好的回答,下一刻他的话让封竹西松了一口气
“我告了假。”
但一颗心还是揪着,毕竟被打的好些人是多年的玩伴。
无需多言,在监丞的高声唱名中,每一个板凳都躺好了人,齐声令下,闷棍加诸,嘴里塞着棉布,故而只能听到整齐的打肉声在院内回荡。
封竹西不忍看,攥着徐方谨的衣袖躲着,耳边传来的一阵阵让他心惊肉跳。
挨的近的两个人落在了封衍的眼里,古井无波的眼底淬着寒冰,敛下幽冷深邃的目光,他对青越轻点了一下头。
二十杖毕,这些养尊处优的膏腴子弟仿佛已经从鬼门关里走一遭了,浑身汗湿,筋骨剧痛,浑像霜寒打落的枯枝残叶,不复往日的生气。
早就备好的医官快步上前来,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治和处理伤处。
就在封竹西以为今天就是这样的时候,突然监丞又走了出来,喊了徐方谨的名字。
“四月十六日,你在何处?可曾逃学?”
徐方谨早在怀王府上演这一场杖责时便有了清晰的认识,今日这一遭,是为了敲打封竹西身边的人,杀鸡儆猴,他自然会有这一劫。
于是他十分坦荡,淡然地上前,“是,四月十六那日我未曾进学,甘愿受罚。”
封竹西现在是彻底懵了,他有些搞不清状态,却在电光火石之间想起了四月十六是什么日子。那日他被沈修竹罚了抄书,熬了一宿才抄了一些,没办法的他倒头就睡了过去,谁知睡了一整日,到了第二日下午,起身的时候却发现徐方谨已经仿照他的字迹帮他全部抄好了。
他那时便忐忑不安,沈修竹是书道大家,这点把戏怎么可能过得了他的眼,岂料他一直没指出来,让他以为他蒙混过关了,谁知有更大的事情埋在这里等着他。
就在徐方谨往前走要去受罚的时候。
封竹西大呼一声:“等一下!”
在场的所有目光忽然都集中到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