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舒摊了摊手:仵作这不是还在找吗?
话音刚落,仵作就道:找到了!
众人一看,仵作把尸体翻了一个面,死者的后腰有一个两寸长的伤口。不过更令人注目的是死者后背的纹身——猎鹰。
>西夏的图腾就是猎鹰。
莫非此人是西夏人?包拯转头看向赵凌舒,露出震惊的表情。
只凭外貌和虎口的厚茧就推测出不是宋人,公主远比他想象的还要聪慧。那公主为何会被陈世美欺骗?仵作突然出声打断了包拯的疑惑。
仵作:大人,死者的衣服不对劲,里面似乎有东西。
说着仵作拿起一把小剪子剪开了衣服,从衣服的夹层里取出一张羊皮卷。包拯接过仵作手上的羊皮卷一看,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瞬间引起了赵凌舒的注意力,她探头一看,羊皮卷上写的内容竟然是狄青通敌叛国。】
宋仁宗时期
刚才还热闹的朝堂瞬间变得死静,众人纷纷看向人群中的狄青。和狄青不对付的大臣眼前一亮,已经开始酝酿借此抨击对方了。和狄青走得近的大臣忍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通敌叛国可是死罪啊。在众人的注视下,狄青缓缓出列,"官家明鉴,臣绝无此心。"赵祯脑海中百转千回,并未立即表态。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还真不是中原人啊?”
刘彻嘀咕完又道:“这个狄青朕记得,和仲卿同名,朕有印象。”卫青闻言脊背一僵,陛下你难道不是因为狄青也是个武将才记住他的吗?这说得好像是因为他才记住一样。
感受着大臣们来回审视的目光,卫青:累了,真的。
刘彻半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继续道:“朕记得这个狄青和仲卿还挺像,都是难得将才。这个狄青被发配充军,从底层小卒做起,战功赫赫,人称面涅将军。”
卫青:
"
大臣们:啧啧,陛下您在这事上记得可真清楚。
大臣们正吃瓜呢,就听到刘彻语气肯定的道:“这肯定是诬陷,定是那西夏人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除掉狄青。”
大臣们:"??为何?"
刘彻:“狄青和仲卿如此相似,定不会做出通敌叛国之事。”
大臣:呵呵。
卫青:"。…
卫青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不然他要被大臣们的目光杀死了。
可是该说点什么呢?
>卫青急得头上都开始冒汗了,为什么天幕好不容易放过他,陛下却不放过他啊!!
霍去病:“陛下说的对,我也觉得狄青是被诬陷的,哪有这么巧的事。之前天幕也说了,太过巧合的事往往是人为。”
大秦
秦始皇对狄青印象也挺深刻的,因为被那本大宋二百年骗惨了,买了整套书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事后,他还把那套书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不说倒背如流,记得里面人事物总是没问题的。书中的狄青可是个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将军,总不可能换个皇帝,就不忠心了吧?
【赵凌舒看着羊皮卷上狄青的印章,目光有些呆滞,所以她到底穿越的是什么世界啊?她记得原著并没有这回事啊,诬陷狄青通敌叛国是某个剧版的内容。
包拯的神情太过反常,自然引起了公孙策的注意。公孙策不由出声询问:大人?
包拯合起羊皮卷,长叹了一口气,这东西按理是要上交的,可事情还没查明白,一旦上交,狄青怕是在劫难逃。
就在包拯为难之际,赵凌舒:包大人何故叹息,这羊皮卷定是伪造的,又不是真的。
包拯立即追问:公主如何知道是伪造的?
赵凌舒:虽然我和狄青没有交集,但也知道他是个忠心之人,而且他接连打了胜仗,西夏军节节败退,此时的西夏应该对他恨之入骨才是,怎会和他“亲密来往”?
只需略施小手段就能除掉狄青,不仅能暂解西夏眼下难关,还能让大宋损失一名大将,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且就算官家不处置狄青,也会对他产生疑心,不会再用他,这对西夏来说也是好事一桩。包拯:可是……若是真的呢?
赵凌舒:包大人不信可以继续往下查,真正通敌卖国之人肯定不是狄青,而是另有其人。这人若是没有内应可造不出这样以假乱真的信件来。包拯:公主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