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群臣闻言,齐齐看向李世民“盯~”
其他也就算了,羡慕汉武帝的大臣是想表示什么?是在暗示他们不如汉武帝的大臣吗?哪里不如,陛下你说清楚。
李世
民叹了口气,&34;朕被天幕的不公平对待伤到了,只有欧洲的白猪才能抚平朕心中的伤。&34;
一边说着,还一边看向张亮,目的不言而喻。
统领过水军的张亮:“……臣知道了。”不就是白猪吗,他懂。
洪武时期
朱元璋:“老四,现在派人去追郑和还来得及吗?”快让他去欧洲捉白猪。
朱棣无语道:“……茫茫大海上哪里追去?父皇还不如另外派一支船队前往欧洲。”
“你以为我不想,这不是国库吃紧,”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34;能给郑和凑够出海的费用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还想另外派遣一支船队去欧洲,美得你。&34;
朱棣有心说那可以让兄弟们去欧洲捉白猪啊,之前你不是想给他们换欧洲的封地吗?
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说出口,自从得知欧洲有黑死病后,老二他们是铆足了劲在父皇面前哭惨,之后父皇就没再提起这事。
他现在要是提出来,老二他们肯定要说他歹毒没人性,要害死兄弟。
最后只能长叹一声道:“也不知道郑和在海上能不能看到天幕,要是看到他回来的时候应该会去欧洲的吧。&34;
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思,要是海外的人也能看到天幕,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大明国力昌盛,等老四接手后大明国力会更上一层楼,可之后呢?之后的皇帝要是立不起来,海外又早早得知了大明这块肥肉,会不会比原来的历史上更早入侵大明?
不行,他得派人去海上看看出了大明国土还能不能看到天幕,顺便把欧洲的白猪捉回来。
【噔噔噔,看看这是什么,小说中提到的那本让汉武帝馋得恨不得啃掉的美食大全——《百姓家常菜4888例》+《舌尖上的中国》。
菜谱嘛,图文并茂、彩色刊印、步骤详解、备料详解都是必备条件,这两本书的优势在于一个是家常菜,做法简单,食材常见,一个是主打传世美食。
有不会做饭想学或者正在写美食文的宝宝可以看看,两本书只要268,单买一本是139,非常划算。家常菜有将近5000道菜,舌尖上的中国有200多道经典美食,像国宴经典菜色里面都有,买了绝对不亏。
不信的话
听听这首经典的《知否知否》,《知否知否》是改编自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是在《知否知否》作词上改的。
一早划开包流
寻香五米停候
昨夜鱼蔬丰肘,浓睡不晓馋酒。食吻眷恋人,却叨还烫依旧。
脂否,脂否,应是滤肥烘瘦[2]。
饿了吗?饿了买书回去自己做吧。】
宋哲宗时期
十七岁的李清照听见自己去年写的词被天幕提及,有些意外还有些惊喜。更惊喜的是天幕说她是“千古第一才女”。
一同出游的姐妹们都在恭喜她,李清照刚要开口谦虚两句,她现在的诗作还不多呢,“千古第一才女”说的应该是将来的自己吧?
却不想,话还没说出口,就听到一阵优美动听的旋律,再配上天幕勾人食指大动的画面,李清照惊得手中的酒杯都掉了。
看到自己的词配上那些诱人的菜肴,李清照瞪大眼睛:“……”这也可以??她写的明明是海棠花!不是滤肥烘瘦!!
看得她都饿了。
大秦
秦始皇露出震惊的表情:“???”5000道家常菜?200多道经典美食?他总共都没吃过200道菜。
再看那些画面,看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变成了“脂否,脂否,应是滤肥烘瘦”的炙肉,秦始皇:&34;……&34;
他好像明白了为何后世的人都这么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