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赵
福安还在外面自留地里收拾呢,他也是现在心大了,不像以前那么老实了,除了划给自家的那点自留地,他又给继续往坡上在开荒。要清理树根草根,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块儿,说轻松,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儿。
杨妙华也没阻拦他,这种“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事儿,以前不敢做,可今非昔比了呀,现在谁还敢跟当初他们种点竹子时候那么拿什么公家的地说事儿?
就这么,杨妙华坐在灶孔前,忽然听到外面一阵阵吵嚷声。
声音越来越近,这灶房又没个窗户啥的看不到外面,杨妙华还在犹豫要不要出去看看,毕竟八卦是人的天性嘛,结果下一刻,吵嚷声就到了她家门口,有人直接推开门就闯了进来。
“杨二妹,你在煮饭呀?快别煮了,出来看一下,你们大妹掉堰塘里了!”
几乎是她刚说完话,赵福安就抱着个孩子冲了进来。
这时候已经是腊月间了,天是很冷的,杨妙华懵了一瞬就反应过来,赶紧的跟着进了卧房,看情况心头一松,还好还好,她以为是全都打湿了,现在看也就是两腿打湿了,衣服上沾了些好多淤泥草屑,但都不算浸湿。松口气,她上前三下五除二就给兰珍把湿了的裤子脱了下来,擦干腿脚上的水,又把她外套脱掉,就直接用铺盖把她裹了起来。
兰珍缩在被子里发抖:“妈妈,好冷哦。”
也不知道是冷得还
是吓得,杨妙华起身,但她拽着杨妙华的胳膊就不放。
“不怕不怕,不冷了不冷了。”要不是外头还有人,杨妙华简直恨不得把自己衣服解了让老大过自己怀里来。
但仅存的理智让她知道这样没用不说,还会让两个人都受凉感冒。
她吩咐赵福安:“把小铁锅里的水倒出来,倒到盆子里,快点。”
也庆幸之前改了灶,还买了口小铁锅,大锅煮饭的时候,热气就能把铁锅里的水烧热,这会儿倒是方便了,不用临时再去烧热水。
赵福安也听令行事,赶紧的就打了水来,这水也不多,杨妙华也不可能让孩子赶紧泡个热水澡啥的,这天气洗澡只会更容易感冒,她也没什么经验,想到娃娃冰冷的双脚,就用毛巾打湿热水拧干,给她擦了脸和手,又让她泡脚。
冷得通红的冰凉小脚放到热水里,小丫头果然不再喊冷了,只是眼睛还是眼巴巴地盯着妈妈。
这里暂时安顿下来,杨妙华又陡然一个回望:“老二呢?我们二妹呢?”
“这里这里,没得事,我抱到的!”门外有人立刻回道。
还有兰珠怯怯的小奶声:“妈妈妈妈,我在这里!”
一看赵兰珠果然是在一个大娘手里,此时听到呼唤,也伸开了两只胳膊准备扑进妈妈的怀抱。
杨妙华谢过大娘,赶紧地把这个娃也搂怀里了,感受着怀里这份沉甸甸,她的心也才慢慢踏实下来,这时候才有心思
问到:“这到底是啷个回事?”
不过就是一顿饭的功夫,前一刻两个女儿还高高兴兴的出门去玩,回来却是这样的兵荒马乱。知道她听到说娃掉进堰塘那一刻脑子都快炸了好吗?
别忘了她那个早死的亲爹就是大冬天掉进河里,没有淹死却给冷死了。
回想到这个她更担忧了,哪怕看到老大坐在那里烫着脚也不喊冷了,心里还是忍不住后怕,都没听人说事情,就又催促起了赵福安:“你快去请徐中医过来看看,去请人,把鸡蛋拿到,快点,去喊人过来。”
这突然的,周围人都被吓到了,面对大家的注视,赵福安也有些尴尬:“那个,又没得啥子大事的,就是脚杆打湿了些,娃儿不是好好的吗?就不用——”
“喊你去,快点去!”杨妙华越想越害怕,抱着娃几乎要站不稳,退到了床边坐下,忘了给老二脱鞋,就那么斤斤搂住她,直接吼向了赵福安,“喊你去就去,你晓得不得冷死人?出了事啷个办?你快去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