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秒钟过去,控制中心主屏幕上,表示“转鼓组状态”的指示条开始移动。
紧接着,“次级中子强度”一栏的数值出现了第一次波动。
虽然堆芯热功率的读数依然顽固地停留在“0kw”附近,但细心观察曲线图,已经能捕捉到极其细微、却真实存在的起伏变化。
同时,热管工质的入口温度也开始持续上升。
电视机前无数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厅里只有仪器运行的轻微嗡鸣和操作员清晰的口令、报告声。
几分钟后,胡守智再次高声报告:“堆芯中子通量持续上升,进入缓发超临界状态!堆芯功率曲线稳定上升!”
此刻,功率读数已经跳到了0。012kw,并且增长趋势明显。
“调整碳化铪反射体角度,向堆芯引入负反应性,抑制功率过快增长。”常浩南的指令如连珠炮般发出,“打开一号、二号法拉第通道主阀门,等离子体发电机系统预启动!”
“明白!反射体调整!法拉第通道阀门开启!”
随着反射体对中子的吸收作用增强,堆芯功率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但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冷却工质的温度上升速度也同步加快。
又过了度秒如年的一段时间后。
“报告!一回路冷却工质循环泵启动成功!温度梯度建立!辐射散热片表面温度上升,冷却通道工作正常!”
常浩南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刚才之所以要抑制堆芯功率上升,就是为了等待冷却系统和发电系统就位。
他深吸一口气:“转鼓组外旋至最大角度!反射体完全关闭!解除功率抑制,反应堆进入自然功率增长状态!”
指令下达的瞬间,监控屏幕上“次级中子强度”的数值如同挣脱了缰绳的野马,陡然加速飙升!
堆芯热功率的读数也开始了令人心跳加速的跳跃式增长:
1kw……
10kw……
50kw……
100kw……
……
这一刻,通过央视直播的信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无数双眼睛,都紧紧盯着那个由led灯珠所组成的、不断跳动的红色数字。
无论是控制大厅的工程师,电视机前的普通民众,还是大洋彼岸紧盯着屏幕的各国政要和科学家,都感受到了一种见证历史的窒息感。
功率曲线最终在250kw附近趋于稳定,并在这个数值上下小幅波动。
“堆芯热功率稳定在250kw!达到首次启动预定目标!”胡守智强压着内心的喜悦,但嗓音仍然有些变形。
这并非xs-1的设计额定功率,但对于首次在轨启动验证和满足“信标”基地初期基本能源需求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式的成功!
很多电视转播的观众们已经忍不住开始庆祝,开始奔走相告。
欢呼声响彻在住宅、广场、学校、军营……
一如55年前,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时那样。
但对于指挥中心里面的技术人员们来说,却还剩下最后一个步骤。
常浩南的目光扫过所有关键参数,确认一切正常,随即下达了最终指令:
“启动等离子体发电机!转换输出!”
实际上,法拉第通道本身早就已经进入运作状态。
现在只不过是接通电路,把电势差给导出来而已。
因此这一次,数字几乎在瞬间就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145kw。
热电转换效率将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