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从“维因”的角度评价道。
“难以置信吗?但这确实是事实。
我们现代的术士被定式束缚得太久了。但是能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才是所谓的魔法吧?”
在进入新历之前,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冷僻的仪式魔法。
术士通过仪式付出某种代价,让自己的愿望成真。越是强烈的愿望,就越有实现的可能性。
而它的真正源头要追溯到创世历时代。
“厄瑞波斯”就是某种仪式魔法的载体。
愿望的本质是“对某件事发生的强烈的期望”,厄瑞波斯可以捕捉到这种情感波动,然后通过定向装置,扭曲实现的过程,将之转化为魔力。
换句话来说,就是将原本的无数种愿望对应的无数种结果,强制偏移为“获得魔力”这唯一一种结果。
更可怕的是,它对情感的捕捉范围甚至无关敌我。能接触到的人越多,火力就越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厄瑞波斯可以轻易压制集团作战单位,甚至单机就可以完成攻坚战和歼灭战。
一经投入,战局便迅速扭转。
按照正常流程的话,那场战争最终应该以另一方的撤退和投降而告终。
但由于双方前期积累的仇恨太深,在那之后,军队并没有收住手,而是任由厄瑞波斯将对方的大片国土也化为了焦土。
这就是悲剧的开端。
厄瑞波斯的本质,是人类的祈愿的实质化,天生带有“事物应向某一方向发展”的指向性。
不管是哪一方的什么样的愿望,它都会予以接收。
它确实是创造它的人的希望,是连败北的命运都能扭转的奇迹。
但是它同时也是敌人的恐惧和不甘,是战火中催生的憎恨和诅咒。
随着一面倒的屠戮越来越多,伤亡越来越大,负面的感情也越来越多,最终压倒了原本的天平。
在这之中最为强烈的,就是“希望对方能够一同灭亡”的愿望。
毁灭了一座人口在中等规模的城市后,干预愿望的定向装置出现了过载的迹象。
愿望不再被导向单一的结果。
本来单纯作为杀伤性武器的厄瑞波斯,开始带上了诅咒的性质。
被它扫射到的地方,建筑物被腐蚀,草木枯萎,甚至连地面都开始溶解。
而更糟糕的是,被诅咒波及的对象并不是只有这些。
累计百万人之多的怨念,强到足以让它动摇世界存在的根基,在“茧”上撕开了巨大的空洞。
等到军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想阻止厄瑞波斯时,它却受到恶意的影响而无法停止了。
它把炮口对向了创造它的人类。
在生死存亡关头,曾经势同水火的两方国家终于停战。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摧毁厄瑞波斯。
由于厄瑞波斯“受情感影响,人越多越占优势”的特质,想要打败它,参战的人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为了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就只有最大限度地强化单体的战斗力。
“在这一思路下诞生的武装,就是莱万汀。和它相同的存在的还有两架。
它们的名字是——aesw-01米斯特汀、aesw-02格拉墨。”
熟悉的名字让格雷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你是说艾涅斯特的米斯特汀?但是怎么可能,它——”
“你想说差别太大了,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