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他们的推测陛下很可能已经不在华夏本土了,因为有人曾将在新加坡同印度的加尔各答发现过嫌疑对象,很可能就是陛下一行人。
李献忠以前也长期在外征战,所以他的失踪并不会对华夏朝廷的运转产生啥影响。
这同万历皇帝撂挑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以前虽然李献忠不太管琐碎的政务,但是他一直会替李圣祖规划好大的方向。
如今自己的父皇不在了,有些事情他还真拿不准主意。
比如华夏远征欧洲的事情,其实一直是父皇直接对接二弟同几个总督的。
二弟这几年确实干的不错,替华夏打下了大片的疆土。
可是对于是否继续向欧洲派兵的事情上内阁产生了分歧。
兵部尚书兼内阁次辅李三顺坚持按照既定方针向欧洲继续输送大量的物资以及派遣军队去替换驻守在那里的军队。
当初为了缓解远征欧洲军队的思乡之情,朝廷曾经承诺过,只要在西部地区服役满两年就可以得到一次回国轮休的机会。
即便是朝廷不再向欧洲派出更多的兵力,也应该派出轮换的士兵去接替。
这是保证远征军战斗力,同时避免征战将领长期掌兵尾大不掉的一项国策。
但是以内阁首辅阎鸣泰以及大学士冯铨、钱谦益为首的一群文臣则认为如今二皇子场控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
印度、中亚以及欧洲的土地加在一起已经混超过了华夏本土。
光是这些地区驻守的华夏军队就达到了22万之多,如果再算上受到征用的蒙古骑兵、哥萨克骑兵、北德意志联军以及波兰翼骑兵同莫卧儿帝国的军队。
其总兵力甚至超过了70万人。
而且其中大多是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精锐之师。
华夏可以动员的总兵力虽然也不下百万之众。
但是主力大多分散在倭国、西域、安南、缅甸这些偏远的地方。
要是双方真的开打,华夏本土的军队可能并不占优势。
惟一能拿捏住中亚欧洲战区的就是后勤补给了。
但是三皇子在荷兰赚了欧洲人一大笔钱,他们根本就不缺钱。
阎鸣泰跪在地上大声疾呼道:“如今二皇子手里要兵有兵,要钱有钱,太子殿下不可不防啊!”
次辅李三顺则是怒斥道:“二皇子手中的兵马,也是华夏的兵马,征服欧洲是陛下定下的大计,阎首辅难道想推翻陛下制定的国策不成?”
李三顺这边则是有太子太傅茅元仪以及工部尚书宋应星等人的支持!
双方一时争执不下!
一向做事沉稳果决的李圣祖此时第一次出现了犹豫。
一边是自己的亲弟弟,一边是储君之位,自己又该如何抉择?
于是他只得以身体不适为由,暂停了这场廷辩。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