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
楚凡端起一盘,送到花甲老者面前,说道:“老先生此次辛苦了,这点心意,且请收下,两国和平,先生还要多费心啊。”
这样一位老翻译官,每天早早就来请赏,遇到砍人的他第一个逃跑,待到发银子他第一个往怀里揣,真的应了那老年人三大爱好,贪财、怕死、没瞌睡。
收了钱的老翻译官,异常兴奋的撮合两国和谈问题,反复将眼前这位楚将军的诚意转达给了使团头目。
“楚将军的诚恳”使两军在和谈问题上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且确定了明日楚将军进城拜会小西行长事宜,在老汉多次拍胸脯保证下,日方同意明日楚将军带自己的卫队和辽东铁骑两个营一起进城。
次日,如假不包换,大明朝“楚将军”带领着辽东铁骑宣威、长刀两营,以及由全部辽东铁骑精锐组成的卫队营,在查大受的陪同下,向平壤城开进。
出营时,站在点将台上的李如松看着队伍远去的背影,对手下吩咐道:“各营做好攻城准备,明日城外5里待命”!
备受次波国使者尊崇的楚凡先生,装腔作势的带领着三队人马向平壤进发,此行他的身份是大明援朝大军辽东铁骑大将军——楚凡。
说起来次波国人还是很看重这次和谈的,毕竟大明朝也算看得起次波国了,愿意和自己分享朝鲜半岛,是和大明交好的重要开端,小西行长特意安排了迎接队伍在城外载歌载舞,楚凡一行人就这样被夹道欢迎的走向洞开的城门。
按照临行前李如松的安排,让楚凡领兵到达城门前时发起冲锋,抢先拿下城门,后援部队紧接着跟上后,前锋继续挺进,最后是援军全面突击,里应外合,攻下城池。
楚凡和亲卫队接近城门时,只听大喊一声“冲啊”!
却未见兵马冲锋,而列于楚凡身后的查大受向后一招手,亲卫队才向前跑了起来。
其实也难怪楚凡指挥没人回应,没人听他的啊,他只是个傀儡,前锋部队真正的指挥其实是查大受。
但是这样没有配合好的指挥体系,显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除了亲卫队五百余人,其他的两营都没有跟着冲锋。
为什么不冲呢?原因无外乎——气氛太诡异了。
按说打仗冲锋,指挥员一声令下,大家应该大喊“杀啊”向前冲去,可是由于名义指挥员是楚凡这个小小的敛事司务,好半天也没见一个人冲锋,再加上打仗从来没见过不带兵刃还穿的花枝招展的敌人啊,也没有防守,也没有阻挡,只看见一群怪模怪样的人在路两侧又唱又跳,像一群疯子,大家心里都没底,所以两营指挥官都决定——不急,看看再说。
这么一出戏在城门前上演,任小西行长再信任这个“楚将军”,也知道怎么回事了,如梦初醒的小西行长却已经看见楚凡一众人已经冲进了西大门,而身后两营却没有跟进来。
掩藏在冲锋队之后的李如松彻底发作了,城门大开,拱手相让,居然不要?你们都瞎了吗?在后军指挥的李如松把身边骂了个遍。不过很快李如松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至少应该给楚凡个一官半职,或者任命个什么临时职务,不然大家怎么会听他的?
查大受和楚凡已经带着一众卫队进了城,小西行长见形势不对,立即命人关闭城门,楚凡和查大受顿感不妙,这是要瓮中捉鳖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