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三位掌柜就说起镇上买铺子的价格,喻商枝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总而言之,像路掌柜说的那种后面连着住处的医馆,在镇上没有个几百两是买不下来的。
依照现在每月的入账,再攒几个月就差不多。
说到最后,几人都纷纷表示会帮喻商枝留意着镇上合适的铺子。
喻商枝端起酒杯,“有劳掌柜们关照,喻某在此,先敬诸位一杯。”
随即手腕一翻,一饮而尽,可谓诚意十足。
于是紧接着觥筹交错,酒席更入佳境。
既是说起要开医馆,席上的过来就少不得想给喻商枝传递些经验。
哪知说了一通,竟发现喻商枝全然不是丝毫不懂经营之道的模样。
朱童直言:“没想到喻郎中既深谙杏林之术,又对这经商之事颇有心得。”
喻商枝自不能说这都是来自上辈子的积累,谁让喻氏早已不单单是医学世家。
这一世他无心商贾一道,但开好一个医馆养活家人,还是绰绰有余。
“算不上什么心得,瞎琢磨罢了,日后若真要在这镇上经营生意,还要劳烦几位前辈多多提点。”
朱童几人没想过喻商枝深藏不漏,酒量竟也出奇地好。
到了最后,除了朱童这个食肆掌柜只是脸上红了些,其余的周掌柜和路掌柜,起身已经只会走螃蟹步了。
幸好在他俩喝醉之前,已经嘱咐了家中伙计来取货。
好不容易目送这二位被各自手下的伙计接走,朱童迎着风也打了个酒嗝,随即不太好意思地拱拱手。
他今日承了喻商枝的情,不仅与周、路两个掌柜拉近了关系,还得了新鲜的野鹿肉和野羊肉。
这两样食材足以吸引不少镇上的老饕与讲究的食客,加上凭借火锅打出的名声,想必很快这小小的铺面就装不下朱家食肆的生意了。
对此,朱童也透露道:“不瞒喻郎中您说,若是今冬的生意够好,老夫我实则有意去县城开个铺子。”
喻商枝微微挑眉,有些意外于朱童的野心。
毕竟朱家食肆已经是镇上的老字号了。
但转念一想,八成是因为得了火锅的菜谱。
这等划时代的新菜,莫说是县城了,若是好好经营,将生意做得更大也未尝不可能。
朱童没有在喻商枝面前隐瞒自己的心思,呵呵笑道:“我已老了,总要为子孙打算,凉溪镇虽好,可到底比不上县城繁华。况且我有个女儿便嫁去了县城,这些年聚少离多,若是举家搬过去,便不必等每年过年才能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