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凌还算心里有底,小五和小六从小到大就没上过学、认过字,当下迅速在脑海里回忆这几日常凌教他们认的药材,口中念念有词。
喻商枝看他俩一副埋头念经的模样,就知这几天都上了心的。
不得不说,因为一家子这趟没跟回来,总觉得四下冷清得很。
亏得还有这新收的两个小伙计,给铺子添了点人气。
他俩忙着临时抱佛脚,喻商枝则被常凌请到柜台前看账本。
“避瘟丹卖二十五文一份,药囊卖十五文一个,药香则是二十文一扎。这几日卖的都记在账上了,还请掌柜的过目。”
喻商枝接过账本翻了翻,条目都记得清清楚楚。
包括买药材的花销,也写在上面。
“周掌柜那边境况如何?”
常凌皱起眉。
“不太好,现今城里医馆都学着咱们开始做这些避瘟的药材,城里药材已开始紧缺,也就是有掌柜您的面子,才能从周掌柜处拿得出货来。那些个平日里周家铺子关系平平的医馆,都凑不齐个方子。”
喻商枝合上账本,轻叹口气。
这般情形,他断然不能让温野菜兄妹三个,带着孩子回城了。
但具体如何在信中劝说自家的夫郎,又是另一桩官司。
回城第一日,兵荒马乱的,喻商枝也没急着开医馆。
下午考完了几个少年的功课,他就转而布置了新的下去,自己则拿出纸笔,给温野菜写信。
最后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他陈明了利害,劝温野菜莫要冲动。
写完后,把信纸铺在桌上晾干,只等着装进信封,找人送信。
偏巧在这时,常凌急慌慌地过来。
“掌柜的,外头有衙门的人要见您。”
喻商枝登时搁下手里折好的信封。
“衙门的人?是官差?”
平头百姓见了官差哪个不紧张,何况喻商枝之前还被下过大牢。
常凌眉头拧得可以夹死个苍蝇,一边跟着喻商枝往外走,一边道:“跟着官差,打头的倒不是。”
喻商枝迎出去后,一眼就认出站在最前的是个衙门里的文吏,看打扮和那日去温家送赏赐的人差不多。
“草民见过大人。”
这小吏见了喻商枝,便掏出一张文书,展开给他看了看道:“此乃盖了官印的官府文书,现下城外流民成患,彭大人有意将他们归拢一处,免得生乱。那些个流民长途跋涉,多有染病的,故而现今从城内招募郎中,去为流民诊治。大人先前同你打过交道,知你医术过人,品性无错,所以这回你也在名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