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为,用几句流言蜚语,就能动摇本殿的决心,就能让天下人对科举失望?”将闾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屑,“太天真了。”
科举这把刀,他不仅要用它来选拔人才,更要用它来重塑大秦的官场生态,打破世家门阀对权力的垄断。
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早已做好了准备。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内侍通报:“殿下,长公子求见。”
将闾略微有些意外,随即道:“请长兄进来。”
扶苏缓步走进书房,神色比之上次来时,少了几分忧虑,多了几分复杂。
“九弟。”扶苏行了一礼。
“长兄不必多礼,请坐。”将闾示意。
扶苏落座后,沉默片刻,才开口:“九弟,我听闻各县初试颇为顺利,也选拔出了一些有才之士。坊间对你之前处置那些作乱之徒的手段,虽有微词,但也渐渐理解了你的苦心。”
他看着将闾,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许,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只是,那些世家大族,盘踞日久,势力庞大。如今虽暂时蛰伏,但其怨气已深。九弟如此强硬,长此以往,我担心……”
“长兄是担心他们会狗急跳墙,引发更大的动荡?”将闾接口道。
扶苏点了点头:“正是。堵不如疏,一味高压,恐非长久之计。是否可以……在某些方面,稍作安抚,以缓和矛盾?”
将闾理解扶苏的仁厚之心,但他更清楚,对付这些喂不饱的豺狼,任何退让都只会被视为软弱。
“长兄,大秦这艘巨轮,要想破浪前行,就必须清除船底附着的那些沉重又顽固的藤壶。”将闾语气平静却坚定,“科举,便是刮除这些藤壶的利刃。这个过程或许会有些颠簸,但若不刮骨疗毒,大秦迟早还会重蹈覆辙。”
他走到扶苏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长兄放心,我心中有数。那些世家,若肯安分守己,本殿自不会与他们为难。但若他们执意要与大势为敌,那本殿也绝不会手软。”
扶苏看着将闾坚毅的侧脸,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知道自己这个九弟,一旦认定的事情,便无人能够轻易改变。
送走扶苏,将闾重新回到书案前。
郡试在即,他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
那些世家新的小动作,虽然上不得台面,却也像苍蝇一样烦人。
“看来,是时候给他们找点别的事情做做了。”将闾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拿起笔,在一份空白的竹简上,缓缓写下了几个字。
夜色渐深,监国府的书房内,灯火依旧明亮,映照着年轻监国公子那张运筹帷幄的面容。
咸阳城上空的暗流,似乎因为他笔下的那几个字,而悄然改变了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