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69中文网>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143章 扶苏的担忧(第1页)

143章 扶苏的担忧(第1页)

咸阳城最近的风向,有些古怪。

自打那些“奇文共赏”的榜文传遍大街小巷,引得全城百姓笑掉大牙后,原先还敢在背地里对科举指指点点的世家府邸,彻底哑了火。

何家、王家、赵家那几位“善人”的名号,更是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绝佳笑料,连带着他们背后的家族,也成了“慧眼识猪”的代名词。

往日里门庭若市的府邸,如今大门紧闭,连家丁出门都恨不得把头埋进裤裆里。

偶有不怕死的顽童,路过门口还要学着榜文上的腔调怪叫几声“炖狗肉治国”、“裹小脚兴邦”,引得一阵哄笑,然后被府内冲出的恶仆追打得满街乱窜。

监国府书房内,杜周小心翼翼地将一份关于各县初试钱粮用度的汇总呈上。

与前几次的愁眉苦脸不同,这次他的脸上虽然依旧带着肉疼,却也夹杂了几分如释重负。

“殿下,各县初试的账目都在这儿了。”杜周指着竹简,“多亏了殿下英明,将那些存心捣乱的蠢材给揪了出来,不然光是糟蹋的笔墨纸张,就够臣心疼好几宿的。现在好了,各县都说,清净了不少,连带着差役们的伙食都省了些。”

他顿了顿,又有些得意地补充:“臣已经吩咐下去了,郡试的笔墨纸张,一律用最好的!咱们不能在这些地方省钱,得让那些真有才学的学子,写得舒心,考得畅快。钱嘛……臣会从那几个逆臣府库里再抠搜抠搜,总能挤出来的。”

将闾看着他那副既心疼钱又想办好事的纠结模样,不由失笑:“杜卿有心了。科举乃国之大计,钱粮之事,该花的绝不能省。你做得很好。”

杜周得了夸奖,脸上笑开了花,仿佛那点钱也不是那么肉疼了。

随后,御史大夫冯劫也前来禀事。他神色比之前从容了许多,眉宇间带着几分敬佩。

“殿下,各县初试的试卷评阅已近尾声。‘糊名’与‘誊录’之法推行顺利,极大杜绝了舞弊之可能。各地汇总上来的名单中,确有不少出身寒微,却文采斐然的学子,令人欣喜。”冯劫躬身道,“殿下雷霆手段,既震慑宵小,又彰显了朝廷唯才是举之决心,臣佩服之至。”

将闾微微颔首:“初试只是筛选,郡试才是真正的考验。那些世家不会就此罢休,冯大人还需多费心,确保郡试万无一失。”

“臣定当竭尽所能。”冯劫郑重应下。

待两人退下,张洪奎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书房内。

“殿下,那些世家近来都老实得很,城内外的眼线回报,各府邸深居简出,再无串联迹象。”张洪奎语调平稳,“只是,罗网在一些偏僻的酒肆茶楼中,听到些新的风声。”

“哦?说来听听。”将闾端起茶杯,目光平静。

“有人在私下议论,说科举就算选出了些寒门子弟,这些人骤登高位,不懂官场规矩,不谙民情世故,恐怕也只是些会读书的呆子,难当大任。更有甚者,说这些人一旦掌权,必定比世家子弟更易腐化,到头来,苦的还是百姓。”张洪奎复述着,“这些言论,看似客观,实则是在潜移默化地贬低科举选出的人才,试图从根子上否定科举的意义。”

将闾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来,他们是换了个法子。明着不敢闹,便想在暗地里下蛆,败坏科举的名声,也败坏那些即将脱颖而出的寒门士子的名声。”

这些世家,倒是学聪明了些,知道硬碰硬讨不到好,便开始玩弄人心,试图用舆论杀死那些尚未成长起来的对手。

“他们倒是提醒了本殿。”将闾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科举选才,只是第一步。如何用才,如何培养这些新晋官员,让他们尽快熟悉政务,融入朝堂,同样重要。”

他看向张洪奎:“罗网继续盯着。本殿倒要看看,他们除了这些捕风捉影的伎俩,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另外,查一查,这些风声是从哪些人的嘴里传出来的,背后可有人指使。”

“属下明白。”张洪奎应道。

将闾站起身,走到窗边,负手而立。窗外,阳光正好,咸阳城沐浴在一片金色的光辉之中,显得宁静而祥和。但这平静之下,依旧暗流涌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