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着,王韶沉稳道:“以子川之贤能,官家之魄力,八成是可成的。”
越是了解江昭,就越是知其视野、格局之恐怖。
无论是秘密立储法,亦或是开疆拓土,无疑不彰显其几乎独一档的大局视野以及抓准时机的本事。
至于官家赵策英,可谓是立国百年以来最有魄力的君王,就连与太祖皇帝相较起来恐怕也是不分伯仲。
熙丰开边,三十万大军执掌于一人之手,让其总领熙河。、陕西二路一切军政要务,并力排众议、罢免常朝,坚决不让外戚、文臣入边制衡。
这样的做法,可不单是有信任就行,更是得有魄力。
中宫废后、重罚两浙,巡查两京一十四路,也无一不是极具魄力的决策。
君臣二人,一人为庶政大才,一人极具魄力。
这样的组合,多半能成事。
“财政赤字,已是社稷动荡之危机,不可不变。”
顾廷烨肃然道:“子川,定然能成事!”
梁昭一诧,望了望两人。
都对江阁老这么有自信吗?
种师道啃着梨子,望了一眼梁昭,平静一笑。
任何时代的风云人物,都注定不缺追随者。
顾廷烨、王韶二人,可都是先生一手培养起来的人物。
顾廷烨本为京中纨绔子弟,要是没有幸运的遇见先生,恐怕一辈子都是碌碌无为的命。
甚至,都有可能被继母小秦氏一辈子死死的压制。
反之,幸运的遇见了先生,结伴为友,并受贵人拉了一把,就此入边就职,两次开疆拓土,立下莫大功勋,一跃为枢密院三品大员,紫袍披身,几乎板上钉钉的是军方巨头之一。
这样的变化,妥妥的逆天改命。
王韶也是相似的经历。
本是区区一名小吏而已,幸运的被点了名,一朝起势,世袭罔替。
这样的经历,注定会对举主有着难言的自信。
梁昭仅仅是参与了熙丰开边,且遇到先生以前,本身一定程度上已经起势。
相较而言,对先生的自信自是不如没有顾廷烨、王韶二人。
“报纸,报纸。”
一声长呼,传遍樊楼。
几人齐齐一怔,举目望去。
樊楼门口,一名小吏兜着百余份三尺长的纸,不时念道:
“报纸,报纸啦!”
“国子监印发的报纸。”
作为天下第一酒楼,樊楼的客流量可谓相当之大。
不足十息,就有了一名书生走上去问道:“这位官人,何谓报纸?”
京畿重地,常居近两百万人口,富庶程度自非等闲。
手上有钱,百姓自然也乐于接受一些新奇事物。
“国子监不是有刊印过邸报吗?”
小吏连忙解释道:“可邸报仅是局限于官员观阅,印发太少。江阁老认为邸报应告知于百姓,就下令大批量印发邸报,并丰富其中内容,以新的印刷之术印刷,取名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