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支持者更多,且碾压式的超过反对者。
为何呢?
因为朝廷不单颁下不利于大族的政令,也颁下了利于大族的政令。
重工商业,这可是实打实的让利!
大族有了利益,官家性子也异常强势,代表着大族利益的官员们自然是选择配合政令的实行。
至于考成法?
说白了,但凡经历过一定的历练,真正掌握过大权,肚子里有点真墨水的官员,根本就不怕考成法。
而有资格上朝议政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有真本事的人,闹腾的声音自然就不大。
小小的改动,结果却是大不一样。
江昭默默一礼,没有作声。
就在这时,司礼掌印太监入内,通报道:
“陛下,礼部左侍郎章衡立于殿外,说是茶商集体取钱,有了挤兑银行的迹象。”
“哦?”
“这还真是好事成双啊!”
赵策英一拍手,笑道:“让他进来吧。”
关于陈襄投诚呈上来的名单,江昭早就呈递过御书房。
是以,赵策英却是知道茶商挤兑的事情。
约莫十息,章衡入内。
其后,持手一礼,禀报道:“陛下,茶商受到鼓动,集体向上申报取钱五万贯,市井上下,也已经有人开始大肆买粮。”
“江卿,何解?”赵策英负手踱步,望了过去。
“且先让他们闹腾几天吧。”
江昭平静道:“届时,让报纸上报道一二,渲染缺粮的境况,营造茶商无德的气氛。”
“让他们闹上十来天,就可开始按正常价钱出售准备好的粮食。”
“三十天一过,就让他们取钱。”
“然后,抓了盐铁司的人指认,就此抄家即可。”
赵策英连连点头,认可道:“言之有理。”
“时机一到,朕就让禁军去抄家!”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可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耗品。
名单上的五六百位茶商,绝对不是一点半点的富裕。
这一波要是操作得好,起码挣上一两千万贯钱财。
可解燃眉之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