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69中文网>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 140150(第16页)

140150(第16页)

车来,没有车篷只有车斗,不过也不少拉东西,苏轼等人本来就没带什么东西过来,只有些常看的书籍,几件旧衣裳,满打满算有两个箱笼,众人齐心协力把行李箱子抬上马车,然后人错错落落的分散在木车的各个角落,每个人寻了个手可扶稳的地方坐好。

八郎太小了,圆娘揽着他坐在车厢缝隙里,苏轼和朝云一人一边坐在车轮上方的小木台子上,知雪把着车尾坐了,六郎和砚秋分坐在前车两侧,一家人浩浩荡荡朝州城赶去。

泥土路上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驴车颠得厉害,八郎却觉得新鲜极了,一颠便咯咯笑起来!!

苏轼有感而发,高声大唱《归去来兮辞》,圆娘和朝云亦跟着唱!!

六郎在前面一边捂着耳朵一边痛苦说道:“爹,姊,你们俩一开嗓还真要了命了,别把二娘也带跑了调!”

苏轼闻言,开怀大笑!

砚秋在微风细雨中赶驴车赶的特别起劲儿!

第147章

苏轼是贬臣不假,可苏遇不是。

圆娘用苏遇内眷的身份在归姜驿借了个小院子,儋州本是大宋海外南荒,少有人至,驿馆亦修的窄瘪,但好歹比住在桄榔林里的茅草屋强得多。

圆娘等人刚刚在驿馆里安顿下来,外面开始淅淅沥沥的飘起雨滴,俄尔雨越下越大,地面的水洼处被砸出一个一个的蘑菇泡。

八郎跟圆娘在窗边观雨,他不禁庆幸的说道:“好在咱们搬来了这里,不然又得穿着蓑衣坐在木墩子上睡觉了。”

圆娘面上不表,心里却叹息:这也太搞人心态了吧!朝廷这帮人缺德是真缺德!!他们有的是法子折磨人!!但凡敏感脆弱一些,决计会被他们打倒!

思及此处,圆娘疑惑的看了苏轼一眼,问道,“哪有用前朝的尚方宝剑斩当朝的官的?师父,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误会?那片荔枝园也不是咱们诚心要买的,只是买地皮的时候顺手带的,上面难道不允咱们陈情?”

朝云回道:“是程家,程家买通了先前卖咱们地的人,那人执意构陷说是咱们抢了他的荔枝园,又有几个州府的官员做伪证,我们百口莫辩。”

圆娘闻言一怔,惭愧的对苏轼说道:“师父,对不起。若不是因为我与程家的事,您也不必遭此苦头。”

苏轼放下茶盏,温声说道:“咱们一家人还需要在这里愧疚来愧疚去的吗?况且此事无论如何也怨不到你头上,起恶念的是程之才父子,动手整治人的是你二哥,况且我后来托人暗查了一番,你姑母当年产的那个孩子未过周岁就夭折了,程潍是程之才的宠侍之子,这个宠侍当年很给你姑母吃了些苦头,若不是因为她,你姑母必不会英年早逝的,你二哥使出雷霆手段治他,也算了却了一番因果。”

圆娘闻言,掀眸说道:“二哥说了,他会想法子救你的!等他卸了泉州的官事便会从海上绕路来看我们。仔细算算左右不过一年的光景了。”

六郎在一旁吃椰奶糕吃得太急噎住了喉咙,他连忙拿茶顺了顺,问道:“阿姊,你们在泉州可曾吃到什么好吃的?”

圆娘笑道:“还真有!蚵仔煎就很不错!!还简单易做!!”

六郎连忙说道:“阿姊,说实话刚刚我没吃饱……你看看我,现在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是吧!不能饿着!”

苏轼闲闲的说道:“书中自有千钟粟,够你吃的!”

六郎不干了,当即拆台道:“既如此,为何爹爹昨日还跟林子里的野兽抢椰子?”

苏轼:“……”

圆娘唤来砚秋道:“你穿上雨具去集市上买些新鲜的海蛎子、茼蒿、韭菜和薯粉回来,咱们今日做蚵仔煎吃,多买一些,让大家都填饱肚子才是。另外买些芋头、萝卜和腊肠回来,做些芋头糕吃,省的六郎饿肚子读不下书去。”

砚秋应道:“哎!小娘子你就瞧好吧!”

六郎瞬间感零涕泪道:“这可真真是菩萨显灵了!!”

圆娘笑道:“吃了我的糕点可是要金榜题名的,不能白吃。”

六郎讨巧道:“题题题题!!不敢说皇榜上中状元吧,至少也得捧个进士回家才能不负阿姊这番投喂。”

圆娘笑道:“正是这个理。”

知雪问驿馆的膳房借了一只小炭炉和一些菜板厨具等物。

半个时辰后,砚秋背着竹筐进门了,他将蓑衣和斗笠挂在门框上的短钉上,脱了防水的木屐换上自己的布鞋,抖了抖竹筐外面的水滴,这才拎着竹筐进屋道:“也真是奇怪,这里温暖多雨,米价却死贵死贵的,竟比汴京城的米还贵上三成,米品却要差上许多,干干瘪瘪,半边落块的。”

苏轼回道:“大抵是靠海吃海,这里的人多以贸香和捕鱼为生,米面等物全靠北船来输送,北船因风浪来不了时,这里的米价堪比珍珠了。”

六郎道:“这个海岛也不小,就此闲置了岂不可惜?儋州的历任官员为何不劝课农桑?”

苏轼回道:“盖因此地土壤被海水倒灌的厉害,盐碱化严重,费力种一场也没个好收成,百姓皆去出海贸香和捕鱼了,这里的鱼虾海蛎倒是便宜的很。”

朝云叹息道:“可惜鱼虾不大能裹腹,吃了不抵什么用,过不了一时半刻便饿了。上次出门看到这里的人种稻手法十分粗糙,竟然连耕牛用的都少,只有两三个妇人背着竹篓子插秧,秧苗插的也甚为潦草,即便稻子熟了,大抵也没有多少收成的,完全不似江南水乡的那种精耕细作。”

圆娘道:“仅仅依靠在外头买粮食吃何时是个尽头,海那边丰收了倒还好说,万一遇上荒年,岛上的百姓岂不是要坐以待毙?既然岛上有地,也有人在种水稻,不如把江南的水稻种植法在这里推广推广,自给自足方是长远之道。”

苏轼道:“你们说得对!左右我闲着也没事,不如咱们包几亩地来种,给百姓们打个样子。”

众人点头道:“好极!好极!”

砚秋将买来的海蛎、芋头等物,按照圆娘的要求一一处理妥当,知雪吹着一旁的小火炉,在炉腔添了几块炭,然后在炉口处支了一个摊蚵仔煎的平底的鏊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