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娘将砚秋处理好的食材都放在一个干净的陶盆里,又往里和了些薯芋粉浆,添了些盐巴和胡椒粉,将其拌成浓稠的糊状。
知雪此时已经将平底鏊子烧热了,圆娘往上面抹了一块猪油,鏊子上传来呲呲的响声,油脂在滚烫的温度炙烤下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香气。
见时机差不多了,圆娘舀了一勺糊糊倒在平底鏊子上,然后再小心翼翼的摊开,尽量使其均匀些,一个鏊子可同时烙三张蚵仔煎,韭菜和海蛎子的香气瞬间飘的满屋都是!
六郎和八郎一人端了个小碗,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圆娘的一举一动,甚至馋虫被蚵仔煎的香味儿勾出来了,不自觉的吞咽口水。
圆娘转头看到砚秋还买了小半桶虾,她笑道:“砚秋,去驿长那里换些油,待会儿咱们炸虾饼吃,对了,别忘了带点甜醋回来。”
“哎!”砚秋转身出门了!
蚵仔煎被煎的两面金黄,圆娘给两个小的一人铲了一碗。
六郎和八郎顾不得烫,下手抓着便往嘴里塞,朝云哭笑不得,一人给他们递了一双筷子道:“还是大家子呢,不能吃没吃相。”
六郎和八郎直接烫的龇牙咧嘴,满屋子乱窜,一边呼气一边大喊道:“这个香!阿姊,我们能不能天天吃这个?”
圆娘笑道:“可以呀,你们吃不腻就成。”
“不腻的!怎么都不腻!”六郎一边说一边将自己的碗递了过来,说道,“阿姊,再来一碗!”
苏轼笑道:“狼吞虎咽的,你是饕餮吗?”
小饕餮在圆娘的识海里也很着急,它是一口没捞着,生怕蚵仔煎被这俩人吃光,急得上蹿下跳,它苦巴巴道:“苏过才不是饕餮呢,苏过可比饕餮能吃多了!!”
圆娘安抚道:“都有的,都会有
的,莫急!”
她下手给六郎盛了满满一碗,亦给苏轼盛了一碗。
苏轼感慨道:“要是有二两小酒那就更好了!”
圆娘点了点头道:“有的,师父,有的,都在船上没有卸下来,如今下着雨也不好搬运行李,等雨停了会有小酒喝的。”
知雪瞅了瞅院子里的空间,发愁道:“大抵晴天之后也不好搬弄,地方有点窄。”
苏轼看了看归姜驿的院子,有些讶异道:“你们带了多少东西过来?”
圆娘道:“大概有一船那么多……”
朝云问:“到底是多大的船?连驿馆的院子都存放不下!”
圆娘轻咳一声,回道:“是木兰舟!”
朝云不知木兰舟到底有多大,苏轼是知道的!他眨了眨眼睛道:“乖徒,你好好跟师父说说,你是不是预备出海?”
圆娘摆了摆手道:“我哪里吃得了那个苦,是二哥买了些小玩意儿,让我带来儋州的。”
苏轼沉默了,他空手来海南,未必没存取死之心,前半生的汲汲营营在接二连三的贬谪中付诸东流,平生之志亦束手束脚再难施展。
半百岁月,回首向来萧瑟处,皆是一场空梦,他其实并没有活着渡海北归的打算,虽然外表不显,实则内心已经颓的不成样子了。
然而抬头望望这些倾心相随而来的家人们,又觉得自己实在蠢笨的可以。
他默默吃了一口蚵仔煎道:“辰儿,有心了。”
圆娘一边悄悄打量苏轼的神色,一边热火朝天的摊蚵仔煎,闻言回道:“船上的东西太多,赶明儿请个牙人来,咱们需要租一个大院子,再包二百亩田地。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呀!”
六郎坐在圆娘身边道:“阿姊,我们可以辟间书房出来吗?要大大的那种,虽然南荒之地斯文不振,可也有不少好学之人向爹爹请教学问,总也没个站脚的地方,晴天还好,遇个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少不得倒霉一番,岂不可怜?!”
圆娘点点头道:“自然可以有,若师父能在此地开坛讲学,著书立说,广传孔孟之道也是极好的!”
八郎笑眯眯道:“阿姊,我想要一个结实的秋千。”
圆娘笑道:“自然可以!!”
这个说要这个,那个说要那个,一家子热热闹闹的总有说不完的话。
在蚵仔煎、芋头糕、炸虾饼的香气里,日子倒也有滋有味起来。
第148章
圆娘在牙人的介绍下租了儋州城南的一处宅院,虽然有些陈旧,但足够宽敞,屋顶青瓦是新修的,房间里的家具都是黄花梨木的,看着还算结实,透着清幽淡雅的降香味,刷着一层明漆,黄花梨本来的奇异花纹皆可一一透出,家具样式亦十分雅致,可见房主是个品味不错的人。
牙人笑着说道:“先前这是内地贸香商人的别舍,那商人颇通些诗书,也有文采,只是时运不济,考了几次科试总也没个结果,便没再耽搁年华,随着本家叔伯下南洋贸香,渐渐的年岁也大了,妻小都在余杭,自己便把手上的这套屋舍出兑了,一开始要价很高的,自然无人问津,后来小老儿跟那人讲了几次价,便以一个还算合适的价钱拿下了。”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这屋舍看着不累赘,实际来租的人很少,俱是来往儋州的官老爷们有兴趣了解一二,夫人您若诚心租的话,我再让二分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