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69中文网>大唐九万里 > 第 22 章(第1页)

第 22 章(第1页)

一连三日,璎璎都像揣着颗滚烫的石子,坐立难安。谢府的庭院里,春日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她却没心思赏玩。手里的绣绷上,原本要绣的并蒂莲被戳歪了好几针,银线在素绢上缠成乱麻,针脚歪歪扭扭,像极了她此刻的心绪。

这三日里,李祈安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连个捎信的人都没有。她每日扒着门望好几回,望着巷口来往的行人,总盼着能看到那个熟悉的玄色身影,可每次都落了空。

午后坐在窗边,阿意端来的杏仁酪都放凉了,她也没动一勺。脑子里反复盘算:要不要去李府问问?可脚刚迈出门槛,又猛地收了回来。万一他正查到关键处,自己这一去,岂不是添乱?说不定还会打乱他查案的节奏。

这般想着,又只能转身回房,把满腹的疑问咽回肚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上的雕花,那花纹被摸得光滑,就像她这几日反复琢磨的心思,明明清晰却又抓不住头绪。

有时夜里躺在床上,还会想起元宵夜潘潘提着灯笼的模样,那灯上的美人仿佛就在眼前晃。越想心里越急,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披衣起身,在房里踱来踱去,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直到第三日傍晚,天边烧起绚烂的晚霞,门房匆匆来报李祈安到访时,。璎璎几乎是从绣凳上弹起来的,裙摆扫过案几,带落了半盒银针也顾不上捡,踩着轻快的步子就往前厅跑,发间的珠钗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那灯找着了吗?”人还没进门,急切的声音就先传了过去。

李祈安正坐在茶桌旁,指尖捏着茶盏,水汽氤氲了他的眉眼,将那双总是清明锐利的眸子衬得有些朦胧。见璎璎进来,他骨节分明的手指松开茶盏,杯底与桌面相触发出轻响,却没立刻回答,只微微蹙着眉,薄唇紧抿,似有难言之隐。

“找着了,”他顿了顿,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迟疑,“但还得你去确认一眼。”

璎璎眼睛倏地亮了起来,像被点燃的烛火,忙不迭点头,发间的珠钗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好的呀!那还等什么,我们马上就去吧!”说着转身就要去唤下人备车,裙摆扫过凳脚带起一阵风。

“等等。”李祈安伸手拦住她,神色凝重得不同寻常,平日里舒展的眉峰此刻拧成了疙瘩,“你若是看到了,千万不要惊慌。”

他定定地看着她,目光里带着深切的叮嘱,一字一顿道:“那灯……有点吓人。”

璎璎的脚步猛地顿住,脸上的急切瞬间凝固。她眨了眨眼,疑惑地看着李祈安——元宵夜那盏灯明明画着温婉的美人,灯穗垂落如流苏,怎么会和“吓人”扯上关系?可瞧着他眼底毫不作假的凝重,到了嘴边的质疑又咽了回去,心里的疑团却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一圈圈更大的涟漪。

二人乘车来到李府,一路穿过曲折的水榭连廊,廊下的风铃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音,与廊外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清幽意境。

来到一处花厅前,刚进门,璎璎便瞧见叶郎君正坐在厅内的梨花木椅上,手里拿着一卷书,指尖偶尔在书页上轻顿,似乎在认真研读。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身上,将他的侧脸勾勒出一圈柔和的金边,显得温文尔雅。

她连忙敛衽行了个礼,声音轻柔:“叶郎君安。”回过头,她疑惑地看向李祈安,眼里满是不解,那眼神分明在说:你怎么把叶郎君也请来了?

李祈安会意,嘴角噙着一抹浅淡的笑意,解释道:“那灯若是真的,怕是灯芯处藏有致幻药,你我皆不通药理,自然需得子皓来查验一番。他在医理方面的见识,放眼整个饶州城也是数一数二的。”

璎璎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便急切地问道:“那灯在何处?快快拿出来吧!”

“不急。”李祈安一撂衣摆,衣料在空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随后在叶郎君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椅脚与地面接触发出轻微的声响。“已经让星遥去取了,我先和你们说说这灯是怎么找见的。”

璎璎听到这话,稍稍按捺住急切的心情,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目光紧紧盯着李祈安,等着他继续往下说。她的手指依旧下意识地绞着裙摆,足以见得内心的期待。

叶守礼君也放下了手中的书卷,目光落在李祈安身上,显然也对这灯的来历十分好奇。花厅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鸟鸣声清晰可闻。

李祈安刚端起茶盏抿了口茶水润润喉,抬眼便见璎璎睁大了双眼瞪着他,那眼神里的急切几乎要溢出来,他只得无奈放下杯子,杯底与桌面轻磕出一声脆响。

“我询问过潘家的下人们,潘娘子回府时,手中并无一物,”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沉稳,目光在璎璎和叶郎君脸上流转,“而她与龚冉之见面时却提着这灯,这说明灯是在她回府途中遗失的。我让星遥带着人沿路仔细搜索,从两人相会的柳树巷到潘府门口,连路边的草丛都没放过,却没任何发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