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69中文网>[双歌bl]广陵清弦[师兄心系天下,我心系师兄] > 后记 青史灰烬处的星火(第1页)

后记 青史灰烬处的星火(第1页)

当为《广陵清弦》点上最后一个句号时,窗外正下着雨。湿漉漉的空气缠绕着思绪,仿佛自己也刚从那个血与火、权谋与悲欢交织的大唐江淮跋涉而出,身上还带着运河的水汽、扬州的烽烟,以及裴澜书房里那始终挥之不去的药香。

这部小说的创作,源于对中唐代宗时期前后的研究之余一次亲友群口嗨。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并非瞬间分崩离析,而是在一种巨大的惯性中缓慢塌陷,其过程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博弈人性挣扎和地域性的悲剧。教科书上的“藩镇割据”四字,其背后是无数个“扬州”、无数个“裴澜”与“楚青”的命运。我想写的,正是这宏大历史叙事褶皱深处,那些被风干被遗忘的个体灵魂的震颤。

裴澜与楚青,是虚构的,却也是从那段历史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裴澜的“权谋”与“病骨”,是他对抗时代洪流与实现自身执念的唯一武器,也是他自我毁灭的根源。他的狠戾、脆弱、深藏于算计之下未曾泯灭的微光,构成了这个人物最吸引我也最令我痛楚的核心。楚青的“守心”与“入世”,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挣扎,他从书斋的纯粹被迫走入泥泞的现实,试图在理想与现实、情义与大局之间找到一条不可能存在的出路,最终遍体鳞伤,带着永恒的残缺,活成了故人期待的生的希望。这是时代的悲剧,是理想主义者的悲歌,是历史洪流之下个体命运的无可奈何。他们之间的情感,超越了简单的定义,是知交,是羁绊,是乱世中相互映照的灵魂,是冰层下未能涌出的炽热熔岩,是我所能想象的那个时代背景下最极致也最无奈的一种联结。

曲远远是一把锋利的刀,她的存在映照着裴澜的阴影与抉择,也暗示着一种野性的、未被规训的生存可能。她的未来在长歌门,可能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她会在天道轩成为裴澜的另一种可能(或许会有番外)。

创作过程中,我竭力让人物的行动和命运贴合历史逻辑。从最初的河阳之战到刘展之乱、田神功平叛及其引发的扬州悲剧,乃至后续的藩镇坐大,均有史可循。但历史记载往往冰冷而简略,只留下结果,而过程、细节以及身处其中之人的呼吸与温度,则需要依靠合理的想象去填补。我将故事的主要舞台置于漕运与盐铁中心——扬州,正是希望透过这最繁华也最脆弱的节点,窥见整个时代的动荡与困境。

最后,裴澜之死与楚青的余生,是我能给予他们的、在历史框架下最合理的结局。悲剧并非源于个人的善恶,而是时代巨轮碾压下的必然。他们努力过,挣扎过,彼此照亮过,最终一个成为史书上几行模糊的注脚,一个守着破碎的心与半阙琴音,隐入青史之外的平凡。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常态:轰轰烈烈的斗争最终沉寂,浓墨重彩的人物终成灰烬,但那些真挚的情感,曾经的坚守,以及于绝境中迸发的人性微光,却如灰烬中的星火,虽不能燎原,却曾真实地温暖过那个冰冷的夜晚。

他们活过,爱过,痛过,于此足矣。

主要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

(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唐纪部分)

4。(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

5。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王力平:《中古社会变迁中的地域与国家:以唐代江淮地区为中心》

8。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

9。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说明:小说中涉及的机构(如盐铁转运使司、长歌门)、人物(裴澜、楚青、曲远远等)及其具体情节、情感关系均为艺术虚构,乃在历史骨架以及原世界观剑网3背景上的再创作。一切以史实为据的研究,当以上述文献及更多原始史料为准。

谨此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