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69中文网>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岁计大朝会(第1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岁计大朝会(第1页)

挤兑银行,拔高粮价,罪不容诛。

茶商,罪犯!

一者富甲一方,一者人人唾弃。

这莫大的人生转轨,仅在一念之差。

上上下下,市井朝野,议论不断。

单是国子监的报纸,就在短短的二十天内卖了足足十余万份,可见议论声之广。

约莫三十日左右,大小茶商、盐铁司官吏的抄家就已经有了结果。

两千三百万贯!

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钱财,近乎是朝廷的半年赋税。

一时之间,却是让朝廷“阔绰”了起来,罕见的有了“财富自由”的错觉。

茶商查抄不久,便已是十一月初。

变法革新,一日一日的施行下去。

十一月、十二月、一月。

熙丰三年,正月初三。

垂拱殿。

丹陛之上,木几横陈,上有几十道文书,官家赵策英拾起一道,作沉思状。

自其以下,三品以上紫绶重臣持笏肃立,有序班列。

偶尔也有些许红袍官员,谨慎肃立。

粗略一望,班列官员或是三司、五监、六部、九寺、翰林院、御史台等京中百司主官、佐官,或是边镇知州、边疆武将等一方重臣。

无一例外,都是一等一的实权人物。

这,便是岁计大朝会!

所谓岁计大朝会,也即一年一度的大型政治会议,类似于年度总结。

与会官员绝大部分都是三品以上的重臣,偶尔也有一些特殊重镇的大臣可能得到皇帝的诏令,入京上报司衙的相关政绩、庶政,并参议岁计。

一般来说,岁计大朝会上,官家会阅览相关政绩文书,并揪出一些有疑虑庶政问话,臣子必须得予以具体答复。

若是答复没问题,便算是过了关。

若是没被点名,那就算命好。

当然,一般来说,三司六部都得被点名,不被点名的几乎都是翰林院、九寺等职权不轻不重的衙署。

偶尔一些特殊的司衙,更是得公布新的一年的相关重大计划。

其中,六位内阁大学士通常是担任裁判的角色,不必汇报政务。

即便真的要汇报政务,内阁大学士往往也是与官家一对一汇报,而非当庭汇报。

总体而言,岁计大朝会可以算作规格最高的议会之一。

相较于常朝议事而言,岁计大朝会的含权量更高。

相较于内阁议事而言,岁计大朝会的规模更大。

就连江昭,其实也是第一次与会。

其实,以常理论之,内阁大学士肯定有过为官三品的经历,怎么着也参议过大朝会,但江昭不一样。

先帝执政之时,江昭起码有八九成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开疆拓土。

为免边疆有问题,先帝自然是不让他入京。

毕竟,边疆的具体消耗状况从户部、工部就可知晓得一清二楚,着实没必要特地入京叙职,动摇来之不易的疆域。

其后,先帝驾崩,官家赵策英登基,江昭就越发忙碌。

治平四年,受诏入京,不久便入边镇守,总领熙河、陕西二路一切边疆事务,开启国战,就此错过了大朝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