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底蕴所限,还未曾修得什么正经神通,可那点修为,早已脱了凡胎俗骨。
院中青石上轻轻一点,身子便如两缕轻烟,直没入云雾深处。
飞天遁地,于他们,也只是举手之劳。
于是巡视山林,不过一两日功夫,便已踏遍周遭山岭。
比起当年刘庄主长年累月泡在山里头,省心得太多。
每回归来,刘子安肩上总会扛些分量不轻的“山货”。
有时是几头野猪,有时是一两只黑熊。
偶尔还拎回几头开了灵智的妖兽。
一看便知,多半是那三妖门下,不成气候的小妖。
此事一来,是泄一泄姜曦心头那口郁气;
二来,也是剪除那三妖的羽翼,免得这些东西得了势,又跑出来为祸人间。
至于第三嘛……
古今帮那群半大小子,围着大锅,吃得满嘴流油,气血鼓荡。
夫妇俩便会相视一笑,也算尽了两位“太上长老”,替帮里小辈补身子的心意。
只是,自从上次被姜明震慑退去,那三只老妖,竟像是人间蒸发,再不见踪影。
无论姜曦如何搜寻猎杀,总也寻不着这三位正主的半点下落。
这一日,秋阳正好,不燥不热,洒在姜家小院里,将那几竿翠竹的影子拉得斜长。
姜义搬了张竹椅,坐在廊下,膝上摊着一卷半旧的经籍。
老眼时而扫过书页,时而又抬起来,瞧着院中那个扎着冲天辫的小小身影。
曾孙女姜涵正学着大人的模样,盘着小短腿,坐在蒲团上,小嘴一张一合,学着吐纳气息。
那模样煞是可爱,只是到底年纪太小,没个定性,不多时便睁开眼,好奇地去追逐一只落脚的蝴蝶。
姜义也不喝止,只捋须微笑,由着她去。
修行一道,本就讲究个顺其自然,尤其这般年纪的娃儿,更是强求不得。
正自闲适,院门口却“噔噔噔”跑进来一道身影,正是姜钦。
他风风火火地冲进院里,一双眼睛四处张望,瞧见姜义,便连忙问道:
“阿爷,您瞧见小妹没有?”
姜义将书卷合上,放在腿上,抬眼看他,声音不急不缓:
“怎么了?这般火急火燎的。”
姜钦喘了口气,这才答道:
“姑姑和姑父方才巡山回来了,说是在山里头,救下了一个和尚。”
他比划了一下,脸上还带着几分新奇:
“那和尚瞧着像是受了不小的惊吓,问什么都说不清楚。姑姑便想着,让小妹过去给他把把脉,瞧瞧是不是伤了神魂。”